全图通:让卫星应用热起来
中国经济网
2018/06/22 09:30


下图 在导航定位高精度软件与算法联合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算法测试。(资料图片)
上图 创业之初,全图通就在加德满都建起尼泊尔首张国家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网。图为加德满都地面站。
下图 这是工作人员正在对“亦庄全图通·贺龙星”作卫星地面测试。(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猛。2017年,我国完成18次火箭发射,但商业卫星一共只有8颗。今年上半年,仅长征11号就发射了11颗商业卫星。4月26日“一箭五星”、1月19日“一箭六星”,商业小卫星高密度发射模式已经悄然开启。
  1月19日“一箭六星”中的其中一颗来自一家只有2岁大的年轻企业——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为纪念航天工业奠基人贺龙元帅,这颗卫星被命名为“亦庄全图通·贺龙星”。这也是全图通研制的首颗面向通导遥(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技术验证卫星。
  “它是全图通创业至今的里程碑,也是我们苦练内功的成果。有了自己的卫星,我们可以与更多行业展开合作了。”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长斗说。
  全球首颗共享卫星上天
  卫星是航天应用的主要载体,也是商业航天创新有待挖掘的重要领域。卫星应用是商业航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说起卫星,很多人都觉得特别高大上,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亦庄全图通·贺龙星’是一颗共享卫星,为了它,我们专门设计了‘共享卫星’的微信小程序平台。有了它,当卫星运行到您家楼顶时,甚至可以让它给您拍一张个性化的卫星遥感图片。”全图通首席运营官蔺陆洲是位高高大大的“90后”,对于卫星的使用有很多设想。
  比如,全图通将联合其它航天企业,充分发掘商业航天资源,为用户提供响应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的卫星遥感图像拍摄服务。“未来,我们还打算推出多种卫星服务,让用户以更有趣的方式与卫星互动。我们特别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卫星的存在和价值,多了解卫星,多应用卫星。”蔺陆洲表示。
  就说“亦庄全图通·贺龙星”。这颗卫星的个头很小,功能却很强大,它不仅搭载了用于拍照的先进小口径星载相机,还装备了很多其它“法宝”。比如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提供船舶的位置、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动态信息;比如导航通信一体化载荷,未来可为用户提供全球高精度服务等。
  在马长斗看来,全图通的首颗卫星还肩负着更大的使命。“面向实用的微小卫星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卫星集成度要上来,否则成本很难降低;第二,柔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共用功能、专用功能都得有;第三,智能化,卫星上天后万一出现故障,要有能力自我排除。现在卫星都采用组网形式,如果打上去的个别卫星坏了,怎么办?总不能重新发射一次吧,那样成本太高了。”马长斗说。
  推动高精度位置服务
  今天,位置服务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开车导航、打车定位、运动轨迹回放、朋友圈晒图……人们对高精度位置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优势,把位置服务做得更好用、更精准,是全图通一直努力的方向。
  “你觉得,位置服务需要精确到什么级别?米级还是厘米级?”马长斗问记者。
  “对普通人来说,米级应该够了。厘米级似乎用不上。”记者答道。
  “是的!对大众用户来说,米级高精度的位置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如,在汽车启动时使用手机导航软件最容易出错,很可能就是几米的范围,可定位就是不准。这说明高精度位置服务还没做到家。”马长斗说。
  马长斗告诉记者,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度位置服务,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高精度网络位置服务是从专业用户发展起来的,初始目标是解决测绘等科研领域的问题,所以设备体积大、造价高,普及有难度。
  “其实,我国并不缺乏位置网络服务站点,因为测绘、地震等行业和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站点和网络,数量很多。我们真正缺少的是站网之间的整合,现有的站网没有充分用好。”说起当前高精度网络位置服务的弊端,马长斗概括了3句话——“专业用户不需要、行业用户不准确、大众用户没起来”。
  鉴于此,全图通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当好免费高精度服务的推动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定位导航服务是免费的,所以北斗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也应该是免费的。为此,我们要打通产业链,从硬件、软件和运营维护服务中获得回报。不过,要打通产业链,必须同时具备核心技术与解决方案,二者缺一不可。”马长斗说。
  3月26日,全图通与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共同成立“导航定位高精度软件与算法联合实验室”,这在马长斗看来意义重大。
  “实验室的核心是算法。我们要从软件算法入手,深入各行业的应用场景,解决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马长斗说:“虽然都是导航定位,但是具体到不同行业、场景差别巨大。因此,解决方案一定要因地制宜。我们希望针对行业应用打造一个以算法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库,然后把它们摆在一个类似超市货架的平台上展示出来,供用户选择。”
  目前,全图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通过与邮政、石化等领域合作开展多次算法测试,全图通已成功为多家企业提供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做好行业应用后,我们还将加快步伐,将高精度位置服务扩展到大众应用方面。”马长斗说。
  集中优势做低轨卫星
  “我国航天经验最丰富的领域是高轨卫星。为实现差异化发展,我们要集中优势做低轨卫星,让低轨微小卫星真正用起来。”马长斗说。
  不过,对于低轨微小卫星的发展,马长斗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组网确实能够更好发挥低轨小卫星的价值,但动辄上百颗卫星的组网计划有些太庞大了。
  “低轨星座代表了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我国航天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马长斗说:“低轨卫星组网设计多少颗合适?我觉得,当前阶段不要超过20颗。星座设计要确保用这个数量级的卫星提供一定的服务,这是我国卫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毕竟,卫星上天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考虑卫星的组批生产能力,又要保证质量过关,确保卫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此外,卫星组网还要协调火箭发射资源。发射几百颗卫星听起来很美,但在现阶段实现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做低轨星座要‘高起点小目标’,一步一步来。”
  马长斗的冷静得益于他在航天系统20年的工作实践。1999年,他研究生毕业就到北斗系统工作。“上天的卫星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对卫星的研发、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马长斗说,“除卫星质量之外,卫星应用也是商业航天的关键。我们要瞄准用户需求做卫星”。
  回顾全图通从2016年4月份成立至今两年多的创业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理性的风格。
  创业之初,全图通就从地基增强系统起步,在加德满都建起尼泊尔首张国家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网。如今,这个地基增强系统正在为其机场建设、警察执法、中小学校园安全提供高精度服务。在建设地基增强系统的基础上,全图通努力向底层算法和创新应用发展,在算法方面填补了国内算法评测与算法优化的空白,形成了行业应用发展的牵引动力;在卫星导航创新应用方面,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共同成立“导航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发展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和卫星导航信号反射波等创新应用。
  “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很大,前景很好,未来一定会有非常优秀的公司出现。不过,发展的过程会很漫长,还有很多关键点需要突破,脱胎换骨的变化还没有实现,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推动。”马长斗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来 洁)
  创业者言
  应用既是航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航天企业的立足点。我们要瞄准用户需求做卫星
  发射几百颗卫星听起来很美,但在现阶段实现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做低轨星座要“高起点小目标”,一步一步来
  面向实用的微小卫星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卫星集成度要上来;第二,要实现柔性化;第三,要提升智能化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