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光明日报:中国北斗的应用越来越丰富
光明日报
2022/10/21 14:40
应用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卫星系统”)的智能手表,一次可发最长1000个汉字或十余秒语音,同时实现位置、心率、血氧、体温和环境温度等信息一键上报;北斗与5G技术相结合的车载智能一体机,实现实时可靠的高精度定位;2022年上半年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3亿台……9月21日,记者从2022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一届年会上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全球组网后,最近两年连续稳定运行,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应用生态也越来越丰富。
今年的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以“智能时空 创新引领”为主题,9月21日在河南郑州开幕,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等多位院士和专家参会,探讨北斗规模化应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与路径。他们表示,北斗应用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实现芯片、终端、服务、标准一体化的自主化发展新格局。
北斗卫星全部入网提供服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2020年7月31日,北斗卫星系统进入了全球服务的新时代。这两年的运行和发展情况如何?杨长风院士在大会上作了最新报告。
杨长风介绍,北斗卫星系统目前在轨有45颗卫星,其中,北斗二号15颗,北斗三号30颗,现在所有的卫星都入网提供了服务,健康状况非常好,在轨运行稳定。
“目前,北斗卫星系统在全球范围精度上是5米,GPS在6米左右,精度比GPS要高;而且,北斗卫星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都是非常高的。北斗系统坐标基点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信号质量一致性非常好,空间信号的精度也非常高,达到0.5米,轨道精度世界一流。”杨长风说,北斗的服务功能也是全球四大卫星系统里最多的,北斗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全球短报文和国际搜救等服务,在亚太地区还提供短信通报、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服务。
“这两年在卫星导航领域,我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北斗不仅基础产品实现了自主可控,芯片的模块都是国产的,性能水平国际一流,而且性价比要比国外的高。这就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卫星导航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杨长风说:“我们这两年做了三件事,一是把北斗卫星系统维护好,使它稳定运行;二是把北斗卫星系统用好。三是把北斗卫星系统发展好。”
杨长风表示,建设了全球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规模应用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华中、西部五大区域,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优势明显,产业规模也稳步增长。
北斗应用不断普及,今年上半年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1.3亿台
卫星上天,重点在落地应用。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2000平米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成果展亮点纷呈,展示了最近两年北斗的创新成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在北斗星通的展区,自主研发的定位芯片、模组、天线等产品一应俱全,其小尺寸+大平台+高精度产品组合已开始大量应用于户外割草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
在某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展台,一款获得2022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北斗三号”短报文手表吸引了观众:该手表可以实现双向报文通信,一次最长可达1000个汉字或十几秒语音,同时实现位置、心率、血氧、体温和环境温度等信息一键上报,实现了对救援人员的生命体征、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感知,为恶劣环境下搜救服务、应急通信、生命救援等提供了北斗可穿戴设备,为全球应急救援、地质勘探、森林消防、野外驻训、户外旅游等复杂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设备。
北斗+的技术应用产品也很丰富。有的企业融合大数据,提供智能位置决策服务平台,综合服务日均请求量突破10亿,业务场景覆盖物流及供应链、智慧城市、商业智能、物联网及智能设备。
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交通运输、能源和金融等行业已累计应用北斗设备近1200万台套,其中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数量超800万台套,农业应用近100万台套。今年上半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北斗大众消费领域应用数量近1.4亿台,其中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3亿台。
会长于贤成表示,两年多来,北斗卫星系统已逐步形成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以及电力、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广泛应用,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其中“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
于贤成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向好,相关企业总体营收水平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均衡发展,上游基础器件、中游终端和系统集成以及下游运营服务等各环节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在重点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数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北斗导航技术与5G、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北斗卫星系统的应用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近80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北斗产业规模化发展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从国家到行业再到地方,北斗相关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有力推动了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使北斗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
于贤成介绍,国家各部委近两年共出台了北斗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近80项,主要在智能汽车、煤矿治理、旅游数字化、气象监测、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深化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内容涉及建设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健全覆盖芯片、模块、终端、软件、应用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北斗产业生态。
“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五大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省市,如北京、河北、天津、河南、浙江、广东等13个省市共出台北斗相关政策近200项。” 于贤成表示,各省市正加快推进在金融、能源、电力、水利、气象、减灾防灾等领域北斗国产化替代和标准化配置,鼓励创新研发各种具有北斗功能的终端设备和集成化系统,不断扩大北斗应用规模。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武文忠介绍,“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比如,健全优化基于“北斗三号”的全国基准站服务“一张网”,完成自然资源系统基准站支持北斗三号的升级改造,构建基于北斗系统的全国高精度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将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业作为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开展北斗应用监测,全面构建自然资源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生态,支撑地质调查、助力地灾监测等;同时推动北斗短报文应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袁于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