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专访于贤成会长
中国测绘学会
2021/01/25 14:06
     
抢抓战略机遇 共创新时代北斗产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的北斗,是国之重器,建设发展的初心就是为了构建中国人自己的时空基准。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向全球提供服务,一个面向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建设的新时空服务体系正在构建,综合时空信息服务的巨大产业正在形成。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对北斗的寄语。他指出,卫星导航技术与各类信息技术相融合,正在开启人类更精确利用时空信息的新时代。
业界专家表示,将北斗嵌入城市管理系统,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嵌入电力系统,可提升运行稳定性;嵌入农业机械,可提升自动化水平;嵌入通信网络,可提升同步水平;嵌入汽车,可支撑智能驾驶;嵌入高铁,可支撑高精度导航;嵌入舰船,可提升运输管理和搜救等。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天上好用”这部分已经完成。“地上用好”的接力捧,就扛在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人的肩膀上。
目前“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正在向各个领域延伸,一个新生业态正在加速形成。这也成为推动北斗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并加速发展的有力抓手。
会长于贤成
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会长于贤成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产业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如何进一步推进北斗技术创新及应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一个个“北斗+”“+北斗”应用赋能各个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使得“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北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作为导航定位领域的“娘家人”—— 在新的一年又将如何推动北斗“地上用好”,助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话题您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记者:2020年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年我国北斗及北斗产业发展情况。
于贤成:正如你所说,对于北斗而言,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开通仪式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向全球开通使用。中国北斗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北斗导航系统工程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到今年北斗三号系统开通服务,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抚今追昔,北斗之路雄关漫道、步履坚实、成就斐然。二十六载风雨兼程,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创造出了不负时代的非凡业绩。而在此过程中淬炼出的“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更是几代北斗人顽强拼搏、奋斗追梦的真实写照。
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覆盖全球开通运行后,将使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更上一层楼,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我国北斗产业发展也将进入辉煌的十年,黄金的十年。
事实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信息,北斗给我们提供了精准的时空信息服务,这是大家共同的福音。目前,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支撑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将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加速推动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
据 不久前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以北斗应用发展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与2012年北斗刚刚提供区域服务时相比,总体产值增长了4倍多,其中随着“北斗+”和“+北斗”的发展不断深化,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的关联产值高达2284亿元,显示了我国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融合的生态已经初步形成且发展势头强劲。
记者:据了解,北斗的“朋友圈”在持续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广泛。请介绍一下北斗的能力。
于贤成:北斗全球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国防、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比如,北斗系统可以向全球地表和近地空间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直接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我国金融、交通、电力、通信等重要行业,服务于全球海空航行安全监视与应急救援,是服务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石。
再如,在亚太地区,相比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全球卫星导航家族成员,北斗系统能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卫星导航服务,并对用户免费开放,这是我国科技实力的重要展现。同时,北斗支持所有国家更加便利、更低成本地使用高精度导航服务,支持国际卫星导航技术交流与应用创新等。
近些年来,北斗国际应用亮点频出。北斗系统持续开展多双边国际交流,海外应用合作及贸易交往更加频繁,不断推进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发展,积极进入国际组织标准。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出口已达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得到成功应用。可以说,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开通服务,北斗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北斗应用产业化与国际合作发展等各方面均加快了步伐,取得新的成就。可以预见,中国北斗必将持续服务世界,造福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如今,“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已成为现实。令人称赞的是,北斗系统核心部分“中国芯”一次次取得突破,国产22纳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其定位精度已可达到厘米级,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支持全球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和频点,这将是一颗在国际市场更“能打”的高性能芯片,有望助推基于北斗的各类应用加速走向全球,让世界人民共享北斗系统发展建设成果。这是我们的底气和能力,因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大家庭有了中国的北斗。
记者:您提到,当前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已经全面进入技术融合、应用融合、产业融合的新阶段。请介绍一下“北斗+”和“+北斗”的创新应用。
于贤成:近年来,北斗创新应用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之中。“北斗+”和“+北斗”应用双向发力趋势更为明显。如在汽车、高铁、能源、矿产、邮政、移动通信、交通物流、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骨干企业,正在主动“+北斗”发展,成为产业创新力量,从而极大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对提升行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正在显著提高。而“北斗+”则正在全面推动北斗与5G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精准时空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还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这也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更加巨大的北斗应用市场。
具体来看,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更多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如车辆的自主导航、跟踪监控、铁路运营监控以及航海、内河航运、航空等领域的监管监控等。
在农林渔业方面,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平台实现了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北斗结合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等技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收益。例如,在我国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中,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累计销量超过2万台/套,北斗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和物联网平台建设已实现为10万余台/套农机设备提供服务,精准农业助力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目前,农业机械无人驾驶、无人机植保、农田起垄播种等应用对高精度北斗服务需求强烈。
防灾减灾领域也是北斗应用较多的行业之一。北斗系统集导航定位授时、星基增强以及精密定位、地基增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实时的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提供了“中国精度”。通过北斗系统的短报文与位置报告功能,可以进行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极大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近些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战斗中,北斗快速响应,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快速精确的测量,为喷洒消毒液的无人机提供厘米级的导航定位,为无人配送车输出高精度的定位数据,担当起科技抗疫的跨界先锋。
各地还及时开发了各种专门用于抗击疫情的北斗位置服务技术,在人员位置信息采集管理、重点人员监控、无人智能服务、时空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北斗位置服务技术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创新空间,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前景广阔。据统计,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北斗服务。大家如果仔细留意,其实不难发现,天上的北斗不仅与手机相连,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地方都有它相伴。比如,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目前国内共享单车均包含了北斗定位装置,通过共享单车上的智能锁(终端)接收北斗卫星信号。
再如,在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在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设备,以及学生卡、老人卡等北斗产品不断涌现。
记者:正如您所述,北斗已经广泛应用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方兴未艾的北斗产业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
于贤成: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各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北斗的优势明显。当前,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已经全面进入技术融合、应用融合、产业融合的新阶段。
从技术融合与应用融合的角度来讲,如前所述,北斗市场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北斗+”与“+北斗”两大类应用场景群。
其中,“北斗+”应用场景,是以北斗技术为核心要素及应用发展的必要基础,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为主要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并已逐步形成新兴市场,如车辆导航、物流监控、共享单车、滴滴打车、智能驾考、电力授时等;“+北斗”应用场景,是以北斗技术为赋能手段,与原有技术方案相结合或替代传统方式,从而解决提升效能和提高智能化水平的问题,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如智慧管网、智能交通、智慧旅游、5G应用、无人机应用、环卫应用、公安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斗技术应用与其他领域业务深度融合,拓宽北斗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点,打造北斗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链条,当前必须积极开展研究,做好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竞合性和丰富性的产业生态,形成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良性循环的北斗应用产业生态体系,并通过融技术、融网络、融终端、融数据,与其他领域真正实现产业融合与协同共生,不断扩大已有市场,催生新的市场,从而在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形成优势,占据主动。
要充分利用好北斗的技术优势,通过标配化等积极有效措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迎接到来的北斗产业发展黄金期,实现“十四五”期间产业核心产值和带动产值的数量级式增长。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当下,正是从“北斗+”到“+北斗”深化发展的变革期,通过推动整合与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中国北斗时空智能服务领域的领头羊企业,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引领智能信息产业大发展。同时,导航与通信融合发展进入实操期,特别是在5G部署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导航和通信资源在内,着力打造时空多信源、感知、传输、服务一体化网络,运用众筹众包众创模式,群策群力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将服务提供商、消费用户群纳入进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实现融合发展的重大创新。
构建综合时空体系,实现北斗应用服务效益最大化。目前,卫星导航应用已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应用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始料不及。一方面要运用“+北斗”思维,推动各行各业主动应用北斗,不断扩大北斗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北斗应用服务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进行备份和替代技术研究,以及系统解决方案技术的研究,以保证北斗应用及服务的可靠、精准、安全、智能。
记者: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 将通过哪些举措助力北斗创新应用,实现北斗产业跨越发展?
于贤成:2020年不仅是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之年,也是《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完成之年,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35年前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的起步之年。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新基建”发展战略,基于北斗精准时空技术的应用正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升级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将成为推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2020年也是 成立二十五周年,协会是在自然资源部指导下的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唯一的全国行业协会。25年前,协会以推动卫星导航应用而成立,伴随着北斗一起成长。25年来, 谨记孙家栋院士“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嘱托,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致力于推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为北斗的普及应用以及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何为行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一直是 思考的问题,也是协会为之努力的工作方向。从及时宣传贯彻党的重大政策到政策精神的上情下达,从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到拓展北斗应用,协会尽心尽力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新的一年, 还将通过举办年会、论坛、研讨会等方式为产业界搭台,探讨业界热点,助力资源对接;通过举办“北斗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凝聚北斗创新力量;通过举办全国北斗定位越野行业大赛,大力宣传北斗科普知识,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在大众社会的广泛应用,助力国家北斗发展战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当前我国北斗应用正逢其时,我国北斗产业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也是未来时。北斗产业生机勃勃、风光无限。
将与北斗产业界同仁一道,继续秉持“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为推动北斗应用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北斗产业迈向更高更强的发展新阶段而不懈努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