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述森:北斗系统创新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展望
泰伯网
2017/11/22 10:30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今日在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跨越发展”为主题,邀请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界专家、院士、学者齐聚一堂,呈现精彩特邀报告,并举办多个垂直领域分论坛。
  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谭述森院士作了题为《北斗系统创新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展望》的报告。
  以下为演讲内容(内容未经本人核实):
  谭述森:大家下午好!我们中国北斗从2000年4月30号发射第一颗卫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7年的时间,它虽然还没有停,但是我们都很关心。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北斗系统创新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展望”,我们先来看看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地位,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有各自建设区域系统。GPS既支持了强大的国防,又几乎独占了全球民用市场。卫星导航时代的发展可以说超过了卫星信息技术的发展。
  首先是从单一定位导航授时已经向位置服务需求转变所以我们都出现了导航与位置服务,在我们智能手机和国民经济很多部门都熟悉北斗。
  我们首先来看看世界上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我把它归纳成四个方面,一个是星座的扩张,一个是信号的互操作,再一个是多系统集成,最后还有一个属于我们中国特色的多业务融合。
  星座的扩张,到2016年底在国际上更新的卫星系统GPS是规划了36颗卫星,现在已经打了32颗卫星,GLONASS规划30颗卫星,现在是发了28颗卫星,GALILEO规划30颗卫星,现在发了18颗卫星,我们北斗规划35颗卫星,现在发了21颗卫星。为什么建立这么强大的卫星系统,主要是还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导航系统能够完成更多安全的应用。
  第二个是信号的互操作。所谓信号的互操作,就是要照顾到四大系统卫星中要有互用信号。因为我们只需要四颗卫星都能够完成导航,剩下的卫星并不能够对卫星导航起到增强作用。所以说我一再提醒我们想把中国的很多卫星都拿来做导航卫星,是有问题的。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世界上的导航系统能够减少数量,也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第三是多系统集成,它主要是靠预测,当然我们也要做一些集成,这个问题我下面再讲。
  从美国来说的话,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完成了三大全球通信系统,但是它位于位置信息这条腿没有和卫星结合起来,当时找不到应用对象。欧洲人在2019年完成部署之后,他在2014年发射了新一代Inmarsat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进入到全球水上或者是航空的遇险生命救援。包括俄国也都是用GLONASS和他的定位系统相结合。
  我们中国能不能做集成到位?我觉得我们非常难,一个是频率资源短缺,我们要再建一个全球卫星以后,我们才能考虑我们的位置服务,但是已经赶不上我们的需要,所以说中国只能走北斗多元融合发展的道路。我们从增强北斗的数据链,实现全球高动态高精度、高实时相应位置服务,我们从成本低、响应快、可靠性高等等出发,实现北斗的高速发展。
  下面我汇报第二个问题,北斗创新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
  北斗的第一个阶段是创立起步阶段,从1994年立项,完成了3颗GEO卫星可以正常工作,覆盖了中国国土及周边。第二个阶段是体制形式,从2004年到2012年,用14颗卫星完成了亚太地区的覆盖。第三个阶段是全球服务阶段,从2009年立项,我们今年是一箭三星的首发。
  北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持续创新、开拓进取的历程,我们以2颗卫星拉开了中国导航序幕。为什么只有两颗卫星?一个是当时资金来源十分困难。第二个是从我们当时的科研能力和我们技术能力都没有达到建设全球系统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不发展。1990年代,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钱再少我们也要发展我们中国的导航系统,但是在GPS等都已经宣布全球系统建成了。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够按照美国人、俄国人的步伐,先建一个我在哪里的全球系统,还是要建一个满足新的用户需求的系统?这是我们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但要解决我在哪里,我们更主要的问题要一步解决我们在哪里。所以说两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有人老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走他们的路?我说需求变了,我们的条件形势也变了,再那样一步步走下来的话,我们要推迟这件事。
  第二个阶段是14颗卫星确立北斗技术体制,到35颗卫星就形成了具有北斗特色的能够完成高精度定位授时,还要加上理所当然的航行跟踪和生命救援,所以我们不仅是完成了一个连续导航的问题,连续导航后面应该归导航系统统一完成的航行跟踪、生命救援,我们都要完成。所以说北斗系统的建成应该说至少完成了国外两颗系统才能完成的,这就是我们北斗体制不同的体现。
  我们先回顾一下北斗一号。北斗一号的主要成就就是完成了用两颗卫星实现了用GPS12颗卫星才能够覆盖到的,并且还创造了多个优先,尤其是1秒内完成定位及信息中继,这个是成为国际航行跟踪、生命救援的亮点和竞争标准。
  第三个是定位与报告在同一个信道同时完成,它不但完成了我在哪里,更主要的是完成了还知道我们在哪里。而如果说我们再继续按照这个把它推下去,如果说我们和遥感卫星,和侦查卫星相结合,我们的前途是还能够知道他们在哪里。
  我们看看北斗二号的主要特色,北斗二号的第一个最主要的特色是实现了三轨混合的导航星座。为什么要用三轨混合的导航星座?因为我们吸取了俄罗斯导航的教训,因为它的卫星数量不足,卫星数量不足,所以说它就不能够在俄罗斯的全境连续完成导航。我们中国吸取的教训就是说我们每打一颗卫星,我们都要把它成为我们的运行卫星服务卫星,因此我们就寻找了云,所以说地球自转始终是服务中国地球的高度星座,我们虽然只有14颗卫星,我们就能够完成在中国及其亚太地区的覆盖,所以说我们要选这样的星座。
  如果我们再建全球系统的时候,我们再有24颗中量级的卫星,我们可以想像在中国及亚太地区,我们就成了最多的星座,它比GPS的卫星数还要多。下面我就要讲我们北斗的星座为什么不是一个对称的星座,而是一个非对称的以高轨卫星,以亚太为重点的卫星。
  北斗二号已经完成了这样的一个系统,就是说它既能够连续导航,又能够实现航行跟踪,比如说船舶、飞机,尤其是飞机,进行航空跟踪,进行定位报告,在一些地区完成生命救援。所以说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导航与定位报告双模融合的系统。
  第四个是国际上首次设计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技术,为什么我们要实现星地双向时间同步这样一个技术?因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太快,2004年我们真正研究上卫星的原子生命任务还没有落实,我们在2012年也用上了我们的卫星钟,我们得到了卫星钟差测量精度2ns的世界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这个水平还维持着世界领先的水平。所以说我们卫星钟的性能虽然比GPS低了一个数量级,我们还是在2012年实现了与GPS相当的服务精度。
  三是北斗二号系统的应用现状,我们大家都知道到2016年,我们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位置服务大会宣布的是位置服务的产值超过了2000亿,北斗的核心终端产品已经超过了3亿台。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在很多资料上都能够见到。
  所以北斗的典型应用是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卫星导航产业链,它在交通、电力、通信、金融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保障设施。北斗与国产的商用飞机开创了中国航空的新纪元,中国民航将更加安全高效。将来我们的航行跟踪就不一定用欧美的和世界上的,我们用我们中国的标准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大飞机的发展很有前途。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些东西,恐怕我们的大飞机也卖不出去,因为你还要装人家的安全系统。
  北斗也推动着中国的高铁走出去,在这个方面我说这是我们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领域,我们要很好地为它服务。它所打造的动态的导航监控,是要求到0米级,这样子的导航监控需求我们还是首次碰见,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办法。
  这些具体的例子,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再赘述了。尤其在公路交通上已经实现了车辆的自动监控,也为无人驾驶奠定了基础。海洋等方面都有很多的报道,关于生命救援、气象服务都有北斗的身影。在精细农业方面,我们的步伐还是迈得比较快的。北斗的自动导航驾驶和精密播种系统在新疆、东北得到试点和应用。而且我们的装备也在国际上参与展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
  在大众市场上,应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面都有北斗卫星,但是这个里面还做得不好。下面我要说一说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怎么样让我们的老百姓天天用的是北斗位置服务。
  前面有些专家可能也提到过北斗在巴基斯坦、泰国、老挝这些国家也发展得挺好。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能在亚太地区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它不但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市场问题,跟外交都有关系,都有贡献。
  下面我想主要还是来讲一下北斗的未来展望。
  北斗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一个多业务特色走向全球、领先世界的系统。因为北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把导航、位置报告与生命救援结合在一起,还没有哪一个系统是这样起步的。所以说有人说到底我们跟GPS比我们谁占的国际领先地位?我说这不太好比,要看它的目标,要看它起步的是否大气,这种大气就标志着中国是以一个强国的面貌来构造我们唯一的一个卫星系统。这个系统不但要做位置服务、导航使用,我们还考虑到将来在生命救援上还要能和国外系统相媲美,争取能做到一个系统完成国外多个系统完成的应用,这就是我们的北斗系统。
  我们要充分利用GEO、IGSO、MEO三种轨道卫星特色来发展我们的卫星,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用更多的北斗卫星到手机里面参与到我们的位置服务、导航服务?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的手机制造商他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不但要占领中国市场,还想把手机卖出去,所以说有很多的手机都是把GPS作为第一选项。我认为这也无可厚非,这是对的。但是如果说你理解,而且我们也把中国特色的星座变为了现实,这个面貌自然就会改过来。现在我们有一个团队在澳大利亚实验,我说你能不能够经常观测一下在澳大利亚我们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只有14颗卫星,你到底看到有多少颗卫星?他告诉我经常看到的是4颗GEO卫星,2颗IGSO卫星,我们现在有12颗高轨卫星,我们能看到6颗,还能看到2颗MEO卫星。就是说从亚太地区来讲,澳大利亚是最远端的服务地区了,我们中国特色把24颗MEO卫星发射以后,在亚太地区,很多尤其是在高楼、森林林立的地方,你恐怕看到最多的卫星就是中国的北斗。
  我们中国的北斗要能够达到在中国地区大家用得满意,因为我们的地形很复杂,比如说西藏就是一个峡谷很深,从海拔1100多米到7000多米的峡谷,这样复杂的地形,我们有的研究单位提出来在那个地方要做星基增强,我说你做不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高轨卫星,把GEO卫星和IGSO卫星,我们现在已有的12颗卫星保持下来,甚至我们再多派一颗这样的卫星,我们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城市导航也是这样,现在的高楼林立,很多地区,比如说我们国家最复杂地形的我认为就是重庆了,经常你们可以看到他们说我有世界第一个立交桥,那个地方要完成无人驾驶,所以说增加高轨卫星就是解决城市高楼林立的地方,遮挡林立,抗遮挡难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依赖于中国北斗系统的高轨卫星。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的GEO、IGSO、MEO三种轨道的卫星特色要继续保持下去,保持中国特色,把亚太地区服务好了,世界的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个是要建成多业务多功能的导航系统,我们将来是叫北斗系统还是就叫导航系统,我认为它不仅仅是有导航系统,还有定位、生命救援等等功能,我们究竟取什么名字还需要研究。这个我们实现连续导航、定位报告、数据传输、生命救援四大功能在未来的应用领域是全球物联网、全球战场跟踪系统。从业务融合来说,我们与航天遥感协调发展,我们做到信息共享,我们就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所以说我们要和遥感卫星同时协调发展的话,我们不但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们在哪里,我们还知道他们在哪里。你说这样的一个融合系统是不是我们中国卫星导航应该完成的任务?我觉得这个任务我们是应该能完成的。
  所以说北斗系统的未来,一个是在战场,一个在市场。战场上我们要做到安全性、高动态。我们在市场上要做到高精度,做到低成本。这是我们发展的两个目标,也是我们的主体任务。所以说基本原则是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我们如果说充分发扬北斗的特色,我们则立。我们如果说放弃了北斗的特色,北斗系统就不用说。所以说只要是我们高举军民融合的原则,我们就会很顺利。如果说要实现军民分离,我认为我们的费用还要大大地增加,这个系统就很难协调。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在这些方面我们下面将要怎样做才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前面我讲了什么是我们最优星座的选择,我说我们的最优选择至少是5颗GEO卫星,6颗IGSO卫星,再加24颗MEO卫星是最优的,这样35颗卫星无论说满足亚太地区的复杂地形的导航,还是说完成全球的生命救援和导航都是最优的。它可以解决在西藏等复杂地形条件下,在我们城市的覆盖性能不好的问题。
  这个当中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我们的PDOP性能一直都在1.6以下,我们可以做到动态用,在亚太地区能够满足0.3米的高性能导航。这样的导航就可以支持我们梦想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上路,有这样的星座我们的遥感卫星也会做到最好的精度,也有希望。因为在这个地区,我们的可见卫星数在中国卫星导航星座按照35颗卫星布起来以后,我们就可见卫星数达到了18到22颗,在这个地区我们要看到美国卫星有18到22颗是不太可能的,GPS也不可能,其他的两个系统都不可能。
  所以说我们中国的北斗在我们的周边地区为什么要布设这样的系统?我们要看到美国人有一个36颗卫星的星座,日本也有七八颗卫星、印度也有七八颗卫星,如果说他们的加起来,我们的北斗要给他们看一看,我们要打造中国人使用北斗也放心,我们就只能是这样子来设计星座,让我们见到自己的卫星数量更多一些,就是有底了。
  第二个,是要用好北斗三频导航特色。我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该说是在2012年就完成了军用民用和国用三个频率的导航,我们在这个方面用得挺好的,这些特色你们都有亲历的体会,我就不说了。
  将来的北斗导航系统,我觉得我们的北斗B1导航信号、B3导航信号,还要加一个我们新增的北斗S导航信号,我们已经都完成了导航试验,再加上星基广域差分,这个是最好的导航信号。
  第三个要用好我们的连续导航、位置报告和生命救援三大特色,过去我们认为建好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只要有卫星就好了,但是我认为还少了一个。你们可以回顾一下,没有数据链所有的增强都做不好,所以导航系统更稳定、更精密、更广泛的服务,必须要有与系统相匹配相协调的数据链。我们过去说我们有很多的数据链都能拿来就用,但是谁拿来用了?因为它是不确定的,所以说很难发挥稳定的作用。因此北斗要进一步去调节,必须要有北斗相适应的数据链,所以我们下一步要不断地增强数据链,包括要有北斗的系统自己来构成的面貌,这样子才能够为北斗为位置服务提供更好的资源。
  北斗也是我们进入国际卫星导航航行跟踪回放、生命救援的领域里面的一个重要竞争力的角色,我们没有第二个手段去在国际民航组织当中、海事卫星组织当中,我们还没有其他的手段去跟他们竞争,我们只能通过北斗这个系统去完成跟踪。
  目前在国际上竞争的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美国的GPS+1信息系统在国际上的航行跟踪,将来在飞机上可能就没有GPS,你的航行完全要靠信息系统来跟踪回放。我们中国没有第二个系统来支持这样的服务,所以说我们只能把希望寄在北斗系统上,而且北斗也用得挺好,在这个方面是有成绩的。
  这就是关于建设北斗强大的数据链,它的重要性我前面讲了。有哪些手段来建设呢?首先我们北斗已经有了一个S/L的无缝链路,这就是我们北斗一号所占领的优势,只要我们在3颗轨道卫星上,或者在6颗卫星上用了这两个数据,我们再把它用到全球去,我们就能解决全球的航行跟踪、无缝连接。再加上我们的激光星间链路,再加上Ka的高速链路,所以说北斗将来精度的提高以及业务能力的扩展都解决了。我们可以将星基差分精度提高至分米级,甚至是0.3微量级。生命救援的,全球水上的遇险救援、全球航空的遇险救援,还有我们现在炒得最热的ADS—B,我们把它叫航空领域的相关信息处理与信息网络,这样的系统,就是ADS—B,我们如果把它建成B—B就是北斗的ADS—B,我们中国北斗系统对世界航空业的安全持续就能够维持到秒级响应的程度,就能够和美国的一星系统和GPS+所完成的任务,也可以和欧洲的加起来所达到的能力,所以我们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个方面我们继续通过北斗与高频融合,我认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更强。
  第五个,是我们在座的各位,跟我们都有关系的。就是要完成自主可控的全球数字地球工程,说穿了就是要有高精度的导航电子地图,导航电子地图的精度要达到0.3米。今天我参观了我们江苏省的展厅,我认为在各个方面的起跑线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还不明确。所以说将来的无人驾驶,我认为,第一,是导航精度、导航性能;第二,是电子地图要达到0.3米的精度;第三,要有云技术、精确计算进行电子及突地分配;第四,要有网络。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能不能够在我们中国的哪一个城市里面先做示范,形成服务能力,就看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怎么样。但是我相信我们现在已经处于研发阶段,只不过是在顶层设计和体制的融合上面再下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我们在2025年左右我们能够见到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每一个城市都做起来。不像现在我们要去试验无人驾驶,要专门找一条很安静的马路,没有车行驶的马路,那不叫无人驾驶。我们的无人驾驶就应该走入我们的老城解决拥堵的问题。第二个,我们也很担心,如果我们现在的无人驾驶仅仅在汽车上下工夫,我们将来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说我们现有的汽车纷纷都淘汰了,多可怕?我认为无人驾驶该应该和我们现在现有的汽车要并存共行。我初步统计了一下,按照我们每三口家庭都有一辆车来估计,再加上我们还有其他的社会车辆,恐怕我们的车不少于1000万辆。如果说我们按照每辆车8万,我们毁掉的车多少钱?4万个亿。4万亿我们就这样丢掉吗?这恐怕也不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能不能够做到你有新的无人驾驶新车,但是我们有人驾驶的这部分车也吸收了无人驾驶的经验,我认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好目标。我们做好两条就行了,一条是我们把导航用上去,一条我们把电子地图用上去。因此我呼吁我们在这个方面要做更多的准备。
  第六,我还希望我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完成对遥感卫星、航空遥感器精密定位与时间同步。包括我们的导航,包括我们的测绘卫星,我们一般都不用导航系统提供的精度,为什么?那是因为精度不够。所以说我希望以后把我们遥感卫星甩掉,能不能够甩掉?我们所有的遥感卫星都能够达到实时的,再加上我们的星基链路,在地球这边看不到的遥感数据统统收集过来,就形成了对中国15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资源的共享。因为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在遥感这个领域里面,对地观测领域里面,中国已经不能是一个小国,我们是一个大国,但是我们用得不好,还不是一个强国。因此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再做一些工作,我们就能够在中国的航天事业当中起到更大的杠杆作用。我说的杠杆作用,就是说我们的卫星导航、位置服务、时间服务这样的一个系统它会带动很多个企业的改动,增加新的效果。所以说我们利用好中国北斗这样一个好杠杆,把我们的电子导航地图也搞上去,有多少个行业,我们就会增加多少个行业里面新的尝试。
  所以最后我想说我们北斗应该成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的先行兵。我希望通过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宣传北斗,我们应用北斗,我们创造条件让北斗用得更好,让我们走向世界,中国的北斗要成为世界的北斗。
  谢谢各位嘉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