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从模仿创新到引领创新
湖北日报
2015/12/08 10:28
【编者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成为了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针对这一话题,已是古稀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教授近日也明确表了态: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很多创新的历史,远远将其他国家抛在身后。虽然中国现在正迎头赶上,但走的基本上是引进、模仿,然后再创新的路子。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自主创新,引领创新,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真正走在前列。
  如何培育增长新动力,如何解决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在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进行了一一作答。
  从模仿创新到引领创新
  记者:五中全会公报中令人印象最深刻是两个字:创新,一共出现了27次。27次提创新,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又向我们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李德仁:在2014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大声疾呼:创新、创新、再创新!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智慧,调动全体人民的胆魄,力量将是无穷的。党中央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把创新提到空前高度,英明、重要、及时。我认为,再三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有它深刻的寓意。
  一是经济要转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传统依靠要素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下降。我们正面临着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必须寻求更低碳、无污染、可持续的新的生产方式。
  二是人均收入偏低亟待解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很远。需要通过创新来激发生产力,让人均收入达到一个中等以上的水平,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
  三是依靠创新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正处在一个向全球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没有创新,也就失去了竞争力。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很多创新,远远将其他国家抛在身后,但是近100多年的工业革命中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虽然现在正迎头赶上,但走的基本上是引进、模仿,然后再创新的路子。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自主创新,引领创新,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真正走在前列。
  借助风势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记者:产业创新是当务之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创新的大潮之下,该怎样抓住属于我们的“风口”?
  李德仁: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们在前进,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也在前进。就像行船一样,看上去都在随潮流而动,但速度慢了,就会产生新的差距、新的落后。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世界都瞩目,说明我们从产品到网络销售走在了全世界前面,有着巨大潜能,但是如果上溯到市场定位、研发、订购、下料、生产等前端链条上,我们还有差距。此外,我们国家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还很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也不够,要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些差距,取得不断进步。走在创新的前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抓住风口,需要关心全球进步,参与全球竞争,深入了解我们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创造我们新的发展经验。唯有借助风势,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支持一些看似“天方夜谭”的创举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其中一个就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在创新领域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破除?
  李德仁:我国古代社会创造了灿烂文化,但同时也留存了中庸、无为、不冒险、枪打出头鸟等强大的“习惯势力”,允许失败的观念不强,人们的创新精神往往被环境压抑。原始的创新、先进的创新,最初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超前的,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这里需要寻求一种精神层面的突破。
  除了精神层面,制度层面也需要突破。一是我们的投资体系。现在的科研体系是竞争型的,但创新往往需要缓慢酝酿,一时间未必能看到成果。建议给予科研单位一些非竞争型的支持,要有自由科研的经费。现在经常说“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美国硅谷就建立在风险投资的基础上,十个项目也许九个失败,但一个成功了可能就是突破性的。从政府到市场,都要认识、鼓励原始创新,支持一些看似“天方夜谭”的创举。
  二是我们的评估体系。这20多年来我们的评估体系有一种机械唯物主义倾向,应该有一个从量到质的变化。最近我很高兴地看到,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重要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发表,用中文发表。相比一味强调要在西方刊物发表论文,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更有启发性,不应唯分数论。我们有这么多高校,每个高校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仅大学要争创一流,学科更要成为一流。要给每个年轻人机会,要尊重科学家的成果,不要让评估体系成为创新的阻碍。
  从大国走向强国
  记者:创新发展中提到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我国是互联网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从大到强又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李德仁: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我们现在数据处理的能力还很薄弱,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解决这些难题,让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智慧化的数字城市,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和方便。
  此外,我们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还不够,覆盖范围不够广、网速不够快、上网资费比较高。网络建设应该让广大群众都用得好、用得起。
  记者:您曾经说过,要创新,就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洋人。在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怎样的创新人才与创新精神?
  李德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洋人,是我对年轻人说的。真理是相对的,社会在进步,就有新的机会、新的需求。创新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探索的过程、验证的过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需要这样的创新人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不被束缚,勇敢地闯出一条新路。
  在我所从事的行业,我们提出了“4个right”的口号:“right time,right place,right in-formation to right person”(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内,把需要的信息送到需要的人手上),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有生之年,强军、富国、利民,这三大主旨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我们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