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总设计师杨长风:北斗应用必须成规模
中国新闻网
2015/04/13 09:34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有关北斗系统的应用情况备受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他认为关键在于“形成规模”。
北斗系统自2003年开始正式提供服务。杨长风表示,目前北斗系统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运营服务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自主芯片销量超过500万片。
他举例说,北斗系统先后公开了服务信号B1I和B2I,成为首个拥有两个民用频点并已形成服务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政府在行业示范或基础性支持方面取得效果,每片芯片的价格从几百元(人民币,下同)下降到一二十元。
杨长风还谈到,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已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等行业和区域应用,发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换句话说,其投入回报既体现在构建整个产业链,也包括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等社会效益。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但媒体此后报道说,4000亿元的“北斗蛋糕”催生中国各地兴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或产业园,其中一些产业园被批评“打着北斗招牌别有用途”;分布在北斗产业链的企业多达上千家,“一窝蜂”现象引发产品的低水平竞争。
杨长风也注意到“抢蛋糕”的现象,他直言,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在市场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竞争。
据统计,目前北斗产业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到10%,在国际市场才刚刚起步。规划提出,到2020年时,北斗产业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要达到30%至50%,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杨长风认为,中国需要形成一些拥有强劲技术基础和雄厚资本实力的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生产、打造产业链闭环,“到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目标时,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