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林院士谈国产高端设备:国内卖不动国外受欢迎
光明日报
2014/06/04 10:47
满头银发的老院士刘先林从事测绘行业50年,致力于高端测绘设备的自主研发,近年来总是遇到令人费解的事:我国一些高端测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不比国外大品牌差,价格只卖国外十分之一,可恰恰因为价低卖不动,只能走国际市场。
  “长此以往,浪费国家大量的资金,打击我国科研人员研发高科技设备的积极性,对国家的自主创新很不利。”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先林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高端国产设备,“墙里开花墙外香”
  刘先林院士1962年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亲历了我国测绘设备的更新换代。他介绍,“现在全国测绘单位每年通过政府采购的国外高端设备金额至少10亿元,移动测量车、航空数码相机、高端GPS接收机等设备动辄上千万元一台”。刘先林说,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测绘仪器生产技术,国产设备价格比国外便宜得多,性能也不差,“但一些单位采购时还是大手大脚,只买贵的、国外的”。
  以进口航空数码相机为例,一套在1800万元以上,目前我国累计进口10多套。2003年,已过退休年龄的刘先林毅然接受挑战,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航空数码相机的研制”,研制工作2005年底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试验完毕,可以接受订货了,定价仅200万元人民币,在国内竟然卖不动。
  可是在国外,刘先林研制的仪器却大受欢迎。记者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了解到,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还未研制成功时,就已有国外客户上门签订几十万美元的合同,刘先林院士团队研发的航空数码相机也被国外买家盯上了,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
  事实上,刘先林早在1989年就推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公司,自主研发高端测绘设备,打破国外的垄断局面。他的团队目前开发的高端设备性价比高于国内同类产品和进口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泰国、巴基斯坦、朝鲜等国家。但在国内,这些产品却遭遇卖不出去的尴尬,测绘仪器市场的高端设备基本上被德国莱卡、日本拓普康等垄断。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证实,虽然近年来国内相关技术发展很快,但我国高端测绘设备目前大多依赖进口。山东一家测绘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刚花费1000多万元采购了一套进口设备,而武汉大学研制的同类产品仅为400多万元,“毕竟人家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各项性能都符合要求,财政预算也会通过”。
  “洋货”价格畸高:适用性并不强,采购多因“不差钱”
  高端设备“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测绘行业并非孤例。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知情人士处得知,气象、科研、医疗等领域的高端设备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垄断,价格都非常高,比如一辆移动毫米波测云雷达车600多万元,一台医用X光机上千万元,一支几毫升的科学试验试剂上千元,“相似国产货即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也很难卖得动”。
  其实,价格畸高的国外设备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刘先林举了一个例子,莱卡的五镜头航空数码相机的焦距是固定的,但到1000米以上,分辨率太低,不能用,“要用就不得不更改它的设计”。而且“洋货”维修很费钱,也不方便。
记者了解到,价格畸高的“洋货”在中国大行其道,性能好只是原因之一。国内采购用户迷信国外高端设备,“不差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国内很多采购单位用户都是事业单位,购买设备财政拨款,今年要的钱花出去,第二年才可能要更多的钱,容易导致“只买贵的”。同时,有些地方或部门在项目招标或资质评定中,不考虑实际需求和支持国产仪器的因素,贪大求洋,不惜浪费国家有限资金配置进口仪器。中国产品的一大特点是便宜,反而成了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业内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造成国产高端设备不好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招标“乱象”,“买得越贵,回扣越多”。
  高端设备国产化:破除“洋货”迷信,急需政府扶持
  “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发展也是一日千里,以武汉大学为例,测绘学科被业界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相关采购单位,要破除对国外高端设备的迷信。对于高端设备国产化,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多扶一扶。”刘先林说。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工作中,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质量不差却卖不出的情况的确常见,很多采购单位“买贵不买好,买外不买内”,绝非信不过国产质量那么简单。
  他表示,只要国产设备能够替代国外设备,采购和使用国产设备节约宝贵资金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并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我国政府招标要优先采购国货,特别是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还需要制度设计,堵住‘回扣’等灰色利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