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9/03/26 08:55
  为加快推进时空大数据平台从面向全社会的普适性服务,向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这一重心、兼顾社会化公共需求的服务模式转变,自然资源部在对2017版大纲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形成并印发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简称《大纲》)。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就此进行了解读。
  积极履行职责,全面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部‘三定’规定,组织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是国土测绘司的重要职责。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武文忠表示,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是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履行好自然资源部职责的切实行动,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此次机构改革要求,测绘管理成为自然资源统一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做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的试点工作。
  “随着社会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测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测绘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合发展,测绘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逐步形成,这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武文忠表示。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面向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基于前期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国土测绘司组织修编了《大纲》,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并印发文件,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明确目标定位,为城市建设提供统一底板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信息资源,也是其他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应用的载体,为其他信息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交织构成的四维环境中提供时空基础,实现基于统一时空基础下的规划、布局、分析和决策。
  “建设的目的,是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套数据、一个平台构成的统一底板”,武文忠强调。
  据武文忠介绍,一套数据就是时空大数据。时空大数据既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也是其他各类大数据集成共享的基础,通过统一的时空底板,各部门、各行业数据才能够整合在一起使用。一个平台就是能够提供时空大数据,以及实现时空大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集成、挖掘和服务等功能的技术系统。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来便捷地获取和使用时空大数据,叠加自己本领域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也可以基于平台提供的各类时空大数据服务,开发本领域的应用系统进行辅助决策。
  “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其工作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原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实现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提升,创建功能调用、服务调用、二次开发、智能组装、适配插件等五种应用模式,进行智慧专题应用示范建设,为本地智慧城市建设夯实时空信息基础;二是为围绕城市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求,扩充基础时空、公共专题、物联网实时感知和互联网在线抓取等数据,形成城市时空大数据,开发云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建设。”武文忠告诉记者。
  基于上述两个层面的目标,为确保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有序开展和长效运行,其建设内容涵盖五部分,即统一时空基准、丰富时空大数据、构建云平台、搭建云支撑环境以及开展智慧应用。其中,丰富时空大数据和构建云平台是建设的核心。
  强化技术融合,赋予城市管理更智慧的“大脑”
  “《大纲》除了明确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也着重强调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强化微应用等与百姓生活的关联度。”武文忠强调,这些技术要求上的变化,在《大纲》中着重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在时空大数据方面,将原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空间规划数据和智能感知数据等四类数据,按其来源进一步整合,并面向智能化需求和本地特色进行扩展,形成现有的五类数据,即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和根据本地特色扩展数据。
  二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将原有通用、专业和个性三类平台中的共用基础的资源池和引擎,构建形成云中心,统一提供各类服务。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将平台重新划分为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两类平台,除原有公共平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外,扩展任务解析模块、物联网实时感知模块、互联网在线抓取模块和可共享接口聚合模块等,以体现系统开放性和自学习等智能化服务能力。
  三是在示范应用方面,围绕确权登记、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等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重点解决变化发现的及时性和基层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同时面向公安、交通、环保、城管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开展示范应用建设。通过应用带动,完善平台功能,保持数据鲜活,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们希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更加实时、鲜活,平台更加开放、智能,应用更加高效、便捷。”武文忠表示,利用物联网可以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共享交通、环保、水利、气象等监控或监测数据,利用互联网可以在线抓取相关任务缺失的数据。这是对传统基础时空数据,以及各部门公共专题数据的有力补充与扩展。
  此外,智能化则在平台中表现得更加明确。“《大纲》中要求桌面平台能够在线智能解析用户需求,提炼所需的数据、功能和业务流程等技术指标,根据需求自动调取数据服务、功能或接口服务,缺失的数据通过实时感知和在线抓取进行获取,缺失的功能或接口通过接口聚合模块从网络上可共享的功能或接口进行聚合。这样构建形成的时空大数据平台,能够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不同需求。”武文忠说。
  注重推广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时空信息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51个城市申请成为我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其中有10个通过了我部组织的验收,部分试点也取得了实质性的建设进展。”武文忠向记者举了几个实际建设的案例。
  加快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智慧潍坊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集成了全市8个年份的基础时空数据,交换汇聚了全市22个部门和单位的上百类信息资源,形成100T的数据量,并持续动态累积。同时,依托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基础时空服务,面向国土、公安、环保、城管等53个部门和单位构建了109项应用系统,在民生服务、政府决策、企业振兴等领域发挥了卓有实效的作用。基于以上成效,智慧潍坊时空大数据平台及示范应用入选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编著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案例篇,被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12个典型案例之一进行全国推广。
  支撑耕地保护管理。智慧淄博时空大数据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将深度学习影像对比检测技术集成到平台中,实现了卫星遥感影像的自动分析识别与比对,将原先需要1~2名专业监测专家耗时3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全市5965平方千米面积土地变化发现,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使以往只能按年度进行卫片核查的现状改为以月为时间单位的卫片核查,极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监察、执法的工作效率,将国土监察从事后处罚转变为事中干预的工作模式,使耕地、基本农田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以图管违”攻克“两违”难题。近年来城市发展日益加速,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频发。衡阳市基于智慧衡阳时空大数据平台每月更新的市本级卫星影像数据和公共专题数据,利用卫片核查手段,打造了“两违”监管平台,采用“一图二快三准四步”法,通过提供一张包括了时间、位置、面积、照片、违法违章人等信息的“有图有真相”的检查图,快速精准发现“两违”信息,有效遏制“两违”。衡阳市本级每月新增“两违”面积从15万平方米下降到不到1万平方米。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投入400万、节约3个亿”。当前,衡阳市根据“以图管违”的工作经验,将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的“两违”图升级为“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履职平台”,主动对接组织部门的干部考核平台、检查机关的公益诉讼平台及审计部门的生态审计平台,进一步压实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武文忠表示,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就是要更好的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的时空信息服务。
  据悉,下一步,国土测绘司将加强与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学习研讨,引导各地按要求进行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城市人民政府的支持,把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整体推进,确保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与公共服务的统一底板,建立及时可靠的基础时空数据更新机制,保障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中的基础性、权威性与可持续性,切实发挥出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和整体应用效益,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能精准的时空信息保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