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专项工程实施方案
2014/01/08 16:28
卫星导航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长性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好、带动性大的特点,已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卫星导航产业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主动对接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战略,推动本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依据《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际有关情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1年产业规模达到105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全球第三个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竞相建设导航卫星系统,卫星导航产业呈现从单一GPS应用向多系统兼容应用转变,从导航应用为主向与移动通信、互联网融合应用转变,从终端产品为主向产品与服务并重转变。从分类市场来看,大众应用市场是卫星导航产业成长的重点,行业应用市场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关键及核心,能够有效地提升传统行业生产效率。特殊应用市场包括军用、警用及应急救援应用等,则是卫星导航产业的高端市场和顶层技术的来源。从区域格局来看,北美地区研发实力雄厚,美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欧洲地区产业基础完善,产品渗透率较高,用户规模较大。亚太地区则是全球导航产品的制造基地和重要市场。

(二)国内有关情况。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近几年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产业规模近7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5%,形成了珠三角、京津冀、华中、长三角等产业集聚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是国内配套能力最强的GPS终端产品基地;京津冀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北斗芯片、终端设计制造和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华中地区定位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研发,研发力量和人才团队全国领先。长三角经济规模大,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及服务应用创新活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现已实现了亚太区域覆盖。随着卫星系统和地面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特别是国家战略的实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将逐步提速,预计2015年左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虽然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蓬勃发展,但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聚集和企业优势整合,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尚不健全。从产业链结构看,主要集中在GPS产品的中下游环节,而上游环节主要集中在北斗芯片、模块等,所占份额较小。从价值链结构看,GPS产品大多处于低端,个别处于GPS价值链高端的环节,也被外资间接控制;北斗产品价值链尚在培育中,并受到GPS的严重挤压。

(三)本市有关情况。

本市卫星导航应用起步较早,拥有相关企业近百家,年产值约30亿元,7家与卫星导航相关的国内上市企业在上海设有研发公司。产品覆盖核心芯片、应用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领域,在车辆监控调度、物流信息系统、高精度测量、地理数据引擎等产品开发和应用中都有较好的产品和应用案例。
但上海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与北京、广东乃至武汉、西安等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重复并存,资源配置分散;技术不成体系,未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龙头企业少,行业整体规模小。
也要看到,上海具备成为全国卫星导航产业重镇的条件和突出优势:是国际化大都市、发达的经济中心;研发能力雄厚,综合技术优势明显;创新环境良好,对人才吸引力大;信息化程度高,市场空间巨大。

二、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按照“兼容并举、聚焦两头、培育龙头、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以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兼顾GPS和北斗卫星导航民用市场;以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优势环节为关键,重点发展核心芯片研发和终端应用服务;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以示范应用为抓手,推动应用市场快速扩大;以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构建国内领先的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体系。

(二)主要原则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自主卫星导航产业,秉承“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打牢基础,优化政策;项目牵引,市场运作;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强化产业,综合发展”的原则,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强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基础性功能设施建设,分阶段支持卫星导航关键项目发展,滚动推进示范应用,引导各类资源通过市场向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优势环节配置,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推进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探索位置服务新模式,培育应用市场新业态,逐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和应用发展速度。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率先将上海建成卫星导航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产业特色比较鲜明、产业规模相对较大、应用示范在国内全面领先的城市,使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成为上海展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载体,实现卫星导航产值100亿元。
1.关键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基本完成兼容北斗的GNSS多模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成闵行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和北斗西虹桥基地建设;完成北斗产品检测检定中心建设;为本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和社会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2.若干技术国内领先。率先在国内建设室内外无缝定位应用服务系统和基于位置云计算、位置信息数据服务的公共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拓展位置服务系统在城市安全、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等多方面的应用。
3.具有特色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兼容北斗的GNSS多模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终端关键元器件及终端产品、先进多模导航定位算法及软件和智能导航与位置信息应用服务为重点,到2015年,形成4-5家卫星导航核心企业,初步建成卫星导航产业体系。
4.全社会广泛应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坚持市场化、开放式发展,积极支持应用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加快拓展卫星导航技术在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在海事、交通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创新特点和推广价值的行业卫星导航应用解决方案,激发、培育、扩大卫星导航应用市场。

三、重点领域

结合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推动基于北斗的卫星导航产业及应用体系建设,针对自主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瓶颈,实施“卫星导航”专项工程,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

(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机制和模式创新,建设面向全市、提供公共服务的五项产业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聚集与辐射能力,支撑和满足本市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导航与位置服务需求。
1.兼容北斗的GNSS多模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增强服务网络。合理规划整合、改造升级本市现有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RS)和高精度差分站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建设以北斗为主体的GNSS多模导航与位置信息增强网络;推动本市各领域、行业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争取国家资源,充分利用本市通信资源,加快推进建立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的一体化卫星导航通信综合网络,形成多链路、跨区域的高精度卫星导航信息发布系统;积极跟踪对接国家GNSS高精度系统和GNSS应用服务。
2.室内外无缝覆盖服务网络。利用市内公共区域WiFi站点和海量WLAN家庭网关,建设GNSS/移动蜂窝定位/WLAN/INS等相互融合的全时空室内外定位系统,逐步实现城市无缝定位骨干网络覆盖上海城市主要公共区域。
3.导航与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国家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的总体规划,建设上海导航与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上海“位置云”的主要技术支撑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和多媒体通信服务一体化公共运营平台、卫星导航数据处理交换中心、卫星导航/通信应用资源协调等部分,为本市和华东地区提供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综合共享服务。
4.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在闵行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规划1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设卫星导航产业基地。优先加大核心功能区开发力度,提高园区服务水平,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分步扩展园区规模,加快吸引国内外卫星导航优势企业入驻,形成发展本市卫星导航产业的高地。重点建设卫星导航产业服务和孵化平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行业应用推广平台、卫星导航重点实验室、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品检测认证机构。规划北斗西虹桥基地建设,统筹发展各区县北斗卫星应用产业。
5.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品检测检定中心。依托上海计量院现有GPS导航产品检测能力和资源,联合有关各方,组建上海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品检测检定中心;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建设具有多模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品标准研究制定能力、产品计量检测能力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职能的国家级中心。

(二)重点产业专项

以自主创新、产业链孕育和集群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优势环节为关键,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初步建成卫星导航产业体系。
1.GNSS(含北斗)多模导航片上系统(SoC)、卫星导航与通信融合的元器件及模块产业化。依托本地芯片设计和制造力量,择机引进国内外芯片设计优势企业,多模兼容、融合发展,加快设计与制造兼容北斗、GPS等多系统的导航接收机微型智能天线、射频芯片、基带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着力突破多模导航与通信、多媒体音视频等相融合的芯片及相应模块产品的研制,争取国内优势,形成产业化基础。围绕2015年实现年销售10万片级沪产多模导航定位芯片的发展目标,支持用户体验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产业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上海成为全国卫星导航芯片与器件主要设计与制造基地之一的目标。
2.GNSS(含北斗)高精度/大动态定位和授时芯片、模块及终端产业化。发挥上海自身高精度定位测量接收机的研发优势和市场优势,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多模高精度定位测量接收机芯片、模块和终端以及低成本、小型化的多模大动态导航定位接收机芯片、模块和终端的研发与制造。围绕2015年实现年销售5万块级核心模块和万台级终端的发展目标,扶持本市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占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新产品产业化。逐步形成高精度定位测量和大动态导航定位系列产品体系,满足高精度专业测量和大动态实时导航定位的市场需求,带动上海地区高附加值接收机/模块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3.智能导航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与位置信息服务产业化。支持先进卫星导航定位算法、跨平台导航引擎等新技术开发,以面向汽车、物流、金融、电力等典型行业应用和大众位置服务为重点,推动多模卫星导航行业应用系统和软件研发,开拓行业应用市场,努力在若干行业成为全国典型示范;支持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特别是国内首创、对行业或领域具有先机的智能导航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产业化;支持融合导航、通信、娱乐、安全、增值服务等功能的位置信息综合服务业务发展。
4.位置服务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发。以城市地理及重要建筑物内部三维空间信息、实时动态感知信息采集、处理、分发与更新服务为重点,支持在海事航运、智能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物流、社会服务、车联网等各领域开展位置相关信息深度挖掘、增值处理、内容服务的产业化项目。待卫星导航产业的信息安全及信息保密的法规出台后,依法推进位置信息、内容服务的产业化进程,满足日益增多的位置服务应用需求。

(三)关键技术攻关

顺应卫星导航“多模式、高精度、无缝化、高集成”的发展趋势,支持卫星导航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芯片/模块研制方面,重点突破多模导航与通信、多媒体音视频等相融合的芯片及相应模块的研制;广域实时动态高精度定位技术方面,重点突破新一代高精度实时差分参考站网络技术、单点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融合广域精密差分与区域增强定位一体化处理技术;全时空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方面,重点突破室内外一体化融合定位技术和三维无缝GIS应用技术,提高复杂环境下WIFI信号定位精度和易用性;GNSS/移动蜂窝/WIFI/INS组合导航定位技术方面,重点研究多方式融合导航定位技术;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方面,重点突破海量用户位置服务相应系统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导航与位置服务信息安全技术方面,重点突破位置信息服务安全体系框架与安全保障技术,提高定位应用服务抗欺骗干扰能力与安全性。

(四)应用示范工程

以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重点推进在海事航运、智能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物流、社会服务、车联网等六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探索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引领全社会广泛参与,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力争将上海打造成国家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城市。
1.海事航运。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基于北斗的新一代智能船桥系统为重点,提高船舶航行信息的交互能力,建设基于北斗的船舶差分位置服务系统,提高海事北斗用户的定位精度,实现沿海、近海水域和远洋航道AIS的无缝连续监视和有效的航运管理;融合海事卫星通信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开展基于北斗的港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位置、授时、短信、报警、天气、潮汐等服务,重点加强基于北斗的海上无线电救援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提高海事应急处置能力。
2.智能交通。拓展基于卫星导航车辆的交通路况信息采集面,促进多源数据融合,加强动态交通信息与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信息的融合,提升智能交通应用水平;进一步深化卫星导航技术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长途客运车以及教练车领域的应用,拓展惠民出行服务渠道;开展基于北斗的多模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改造;积极运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公务车开展示范应用,逐步提高全市公务车辆监管能力。
3.城市安全。以北斗与GPS双模高精度定位技术为主,推动建立或改造兼容北斗的针对城市高层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结构安全的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信息平台;在电力和金融等领域开展北斗授时应用服务;在城市网格化管理、警务、消防、应急安全等领域推广应用高精度定位和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成果;积极探索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水资源监控、河口海洋工程建设、环保危险废弃物监控、能效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4.城市物流。通过基于多种定位模式的车辆货物跟踪配对、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技术开发应用,构建基于位置的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上海物流行业内逐步形成规模,提高上海物流信息化水平;在危化品运输、物流安全监控等方面,积极开展基于北斗的多模GNSS卫星导航技术应用,支持行业应用示范。
5.社会服务。在若干社区开展社区室内外无缝定位覆盖试点,建立虚拟和现实社区的互动平台,探索应用模式;应用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开展针对特殊需求的位置监控服务、针对商业信息的精准位置服务,以及针对销售人员的移动客户关系管理(CRM)服务,支持示范应用。
6.车联网。应用卫星导航、无线通信、RFID等技术,构建车联网服务平台,整合系统软件、地图数据、增值服务、终端设备、呼叫中心、移动运营网络等产业链资源,提供内容丰富的车联网服务,支持在新能源汽车、上海自主品牌汽车领域率先示范应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本市推进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和应用推进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本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工作,协调政策、资金、市场等方面资源,研究解决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制定《上海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开展卫星导航产业的信息安全及信息保密的地方法规研究立法工作,研究并建立卫星导航产业统计制度;各区县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并配套形成支持本区域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有关部门、单位、行业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开展基于北斗的GNSS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形成良好的行业应用环境。
(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发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政府采购项目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加大对北斗卫星导航特别是北斗导航基础性、示范性、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支持卫星导航应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三)优化政策环境。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在卫星导航产业方面的各项支持政策,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各类卫星导航应用科技人才创业;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有偿转移;推动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品应用示范和早期市场培育,加强对市场准入、产品认证和运营服务管理规则以及新型创意服务营运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四)发展产业联盟。支持本市卫星导航产业的行业社团组织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行业社团组织联系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以及与用户间的纽带功能和协调促进产业发展功能。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支持高等院校加快卫星应用领域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千人计划”等引进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产业化高端人才,打造一批卫星导航领域高层次科研团队和研发机构,提升上海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