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经天纬地建北斗,接续奋斗新征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8/12/26 15:28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弘扬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的时代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对40年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出版了《改革开放40年科技成就撷英》,北斗系统入选此书,单独成章。谨以此文向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北斗人为代表的我国科技工作者“不辍行”的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01 从无到有 北斗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古代的中国人依靠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发明司南来导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的我们可以利用太空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精准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名称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BDS,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启动,总设计师为我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
2000年,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卫星,在天空中搭建了我国的双星定位系统,优先满足了中国定位的需要,真正开创了我国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北斗走上历史舞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组网工程,必须由多个卫星组成星座才能实现。
20世纪初,以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无法实现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布星布站。
在这种情况下,北斗系统高级顾问、时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独具慧眼,提出“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步走”发展战略具体是:
第一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第二步,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第三步,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顺利建设、成功服务,证明了“三步走”战略的正确。我们向世界导航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IGSO卫星进行定位,这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又一重大贡献。
北斗二号系统首创了三种卫星的混合星座——用5颗GEO卫星、5颗IGSO卫星和4颗MEO卫星组成北斗星座,不但保留了北斗一号的技术能力,还可以优先服务我国及周边,最终走向服务全球。
北斗二号工程于2004年8月立项,历时8年完成研制建设,全国300多家单位、8万余名科技人员参研参建,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
在全国人民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参与系统研制、建设、试验、应用和管理的全体人员,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目标,大力协同、奋力攻关,完成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步承前启后的建设任务,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星导航发展道路。
02 “地上用好” 北斗系统的应用与国际合作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天气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的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的应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
北斗基础产品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0年,国内没有一片国产北斗芯片,现如今,已有坚强的“北斗芯”。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目前,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7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行业区域应用显现规模化效益
现如今,北斗已在交通运输、海事搜救、气象、渔业、公安、民政、林业等9个行业开展示范,发挥重要经济社会效益;正在实施珠三角、湘、陕、贵、京、鄂、苏等9个区域示范,广泛服务于人民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617万辆运营车辆上线,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相比于2012年,2017年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产品,累计救助渔民超过1万人,已成为渔民的海上保护神。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已用于精细农业、危房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

大众应用触手可及
北斗日益走近百姓生活。
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北斗正成为国内销售智能手机的标配。共享单车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环、学生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安全保障。以北京为例,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产品,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北斗融合互联网催生新业态
2010年至今,我国共发布6版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和1版服务性能规范。
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17年突破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超过80%。
2016年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编制,成立国家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形成国家主流媒体、北斗官网官微多方参与的立体宣传体系。
国产北斗产品输出到90余个国家和地区,造福国际社会。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成体系出口到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国家银行施工过程中采用北斗高精度测量保证施工质量。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全面开展大国合作
成立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中美、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开通中俄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与美、俄分别签署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为多系统实现共赢、全球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务作出中国贡献。
广泛参与多边合作
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2012年主办第七届大会,2018年主办第十三届大会。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连续举办九届,年度参会人数逾3000人。北斗已加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三大国际组织,还将为全球提供免费搜索救援服务。
积极推动服务世界
与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沙卫星导航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03 北斗发展步入新时代
中国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北斗将与高新技术更加紧密地融合,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