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营也要注入AI基因 商业航天或迎新“风口”
中国经济网
2018/12/12 09:51
近日,在“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暨2018创业邦年会”的人工智能论坛现场上,出现了两个商业航天领域的面孔,分别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合伙人高千峰和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当商业航天这一硬科技出现在人工智能专场上,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硬科技代表的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点或迎来新的“风口”。高千峰表示,商业航天作为高精尖产业,每个细节都要仔细打磨,稍有闪失就会酿成大错。比如,业界传统方式检测部件,通过显微镜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但实际检测的精准率仍然有待提升,而AI技术则能在这方面提升效率。
AI+航天已走入大众生活
卫星遥感影像人工识别效率低下,无法应对海量卫星遥感数据,一直是困扰行业进步的最大难题。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利用AI进行遥感影像处理,对于遥感数据解译的自动化处理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其效率上的提升,对于遥感应用向垂直行业的渗透也将大有助力。
眼下商业航天和AI的结合,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点上,高千峰在会场举例称,目前,智能手机中各种地图地理位置信息的确认,大部分都依赖卫星提供的定位;此外,通过卫星遥感+AI结合图像识别等技术,可以将很多星球图像呈现在大家面前。
从业者的感受和行业发展的风向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的Google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在Google Map里,谷歌将利用AI和卫星图像技术加入新地址和商家。
近年来,以SpaceX、OneWeb等大规模卫星星座应用为代表的商业航天计划,以及Amazon、Google、阿里巴巴为首的科技巨头的参与,使商业航天再次成为焦点。
巨头的布局和商业航天发展的浪潮紧密相连。银河航天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I的应用有两个大的前提,一是大量的数据,二是对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标注处理。本次商业航天浪潮的特点,一是逾千颗的大规模星座部署应用,二是玩家多以互联网产业起家,拥有强大的AI技术储备及商业化推广能力。
具体到商业应用,高千峰提到,在商业航天中,AI可以赋能自动化生产。以商业航天中的卫星为例,目前很多卫星制造方式基本依靠人工制造,在该产业链上的公司众多,但卫星在标准化和细节方面存在难以统一的问题,而倘若在生产中注入AI元素,通过智能生产线统一流程,结合全生命周期的生产数据管理,将推动卫星制造的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运用AI实现卫星高效运营
商业航天与AI的结合也源于产业的不断进阶。
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在现场表示,随着商业航天不断地发展,卫星发展也出现了分化,大卫星越来越大,小卫星越来越小。低轨密集组网的小卫星星座成本非常低,且因为离地球近,通信、观测、导航效率非常高,可靠性也非常高。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火箭升空,太空流量入口打通以后,卫星应用和终端运营商与大众的生活将会更加密切。
那么,在卫星需求量不断提升的当下,商业航天与AI结合的进程如何?
对于这一疑问,银河航天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传统的航天产业多以单星规划、定制化设计为主,型号间具备技术共性,却又各不相同,虽具备大量的标准化数据,却少有AI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且研究人员缺乏AI应用经验。而商业航天的大规模星座规划,及互联网巨头的参与,恰恰为AI在航天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卫星像汽车一样批量生产时,AI技术可大量地应用于生产、检验、测试等环节。
此外,银河航天专业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卫星多是系统化工程,大规模星座的部署应用,对单星的姿轨控能力、星座的测控、保持、调度能力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空间中诸如单粒子、辐照等严酷的环境约束条件对可靠性的要求,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此,运用AI技术,有助于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卫星商业化运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