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芯”后拓展场景应用 “北斗+环保”如何实现?
中国环保在线
2018/06/05 10:0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芯”迈向更高维度的实锤。在业界呼吁“突破场景应用”,构建“北斗+”生态圈的当下,我国环保企业能够掀起怎样的波澜呢?创“芯”后拓展场景应用 “北斗+环保”如何实现?
  2012年,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4年,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组成部分,获得国际海事组织认可。
  2017年,第三代导航“双子星”升空,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实现全球覆盖。
  一路走来,“北斗”以全“芯”方式开启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时代,是继美国GPS以及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近段时间,从“北斗地图≠北斗”,到“北斗开放平台”,再到“北斗+”场景化应用等等话题热度持续不减。农林牧副渔、水电运工商,救灾检测、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生态保护……中国北斗,中国“芯”,上演“全武行”已经指日可待。
  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600118)导航年会星光璀璨,以北斗为基础的一批国产芯片登台亮相。缺“芯”问题得到解决,产业链生态构成自然会偏向于中下游的多场景应用辐射,达到研发和实践相辅相成的目的。
  那么,环保行业是否能在“北斗+”生态圈中找到突破瓶颈的推动力呢?
“北斗+新能源汽车”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北斗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7%。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避免同质化,追求“高精尖”,区别传统燃油车,更快拥抱科技化和国产化,“北斗+”场景革命正是难得的机遇。
  开放的北斗芯片平台,不逊色于GPS的导航覆盖功能,出色的信息服务、环境感知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特性,让北斗与新能源汽车擦出的火花更为亮眼。无论是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数据化,还是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将在“北斗+”生态圈中获益。
“北斗+清洁能源”
  除了最直接的新能源汽车与北斗的交集,向着“智慧环保”升级蜕变的环保产业将深刻绘入智慧城市建设蓝图中。目前,北斗深度结合燃气管网的城市服务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清洁能源的相“知”,相“识”,相“勘”,相“联”由此开始。
  未来的清洁能源勘探、开发、管理、应用等层面都能够依托北斗获取高精度定位和数据,例如页岩气矿藏量的探测,地热能丰富地区的定点,特定地区的光照变化,可燃冰开采状况的实时监控等,北斗能发挥的作用将超乎想象。
 “北斗+环境监测”
  为了管控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工业固废、危险废弃物、餐厨垃圾、医疗垃圾之类的特殊固体废弃物,运输卫星定位监测已经开始推广;
  为了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缓解内涝“城市病”,给排水地下管线信息网启动组建,直排口纳入监测,快速精准锁定违排坐标;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多维度空气质量检测24小时不停歇,变化信息随时入网,异常反应及时预警,定点打击有的放矢;
  为了营造更美丽的生活环境,“大环卫”通过加持高科技,迎来了“可穿戴”报点,“APP式”监督,“类天眼”调度,大幅提高清洁效率;
  当然,这只是环境监测能够与北斗对接应用的冰山一角,辐射、噪音、土壤污染等各项内容检测都能够在“北斗+”应用场景落地成熟之后完成深度探索。
 “北斗+绿色交通”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疏导客流、人流、车流,这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如导航地图APP上能够显示某个时间段特定道路的拥堵情况。
  最直接的现象就是,车流高峰时段的颗粒物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氮含量、噪音分贝等皆容易攀升,如果北斗与传感器、遥感技术等的有机结合,能够为预警、定点疏通、重要地段限行等措施提供依据,无疑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推手。
  有人说,这些所有应用,与GPS的融合也能做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国产北斗芯片最低单片价格仅为6元”这个事实出发,环保产业很多领域遭遇的“成本”坎就有望直接跨越。
  中国“芯”的魅力展露无疑,环保与北斗的碰撞能否“聚力”再登梯,我们在期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