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北斗产业的竞逐
中国经济周刊
2023/08/07 09:20

2023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北京、上海报道
超3000亿次。
这是截至2023年1月,北斗卫星在地图导航的日定位量,是北斗系统民用推广的又一里程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超级系统培育超大市场。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北斗产业也进入规模化应用发展快车道。
发布的《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2年该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同时指出,市场还未真正发挥北斗系统的潜能。北斗产业发展如何?潜力在哪里?如何进一步释放?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独家采访了 会长于贤成,实地走访了多家北斗相关企业。
北斗产业链基本形成
“北斗应用是我们的‘明星’产品,特别能体现科技创新的力量,每次有人来交流,我们肯定优先介绍。”近日,当记者来到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时,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偌大的展厅里,北斗产品被陈列在最明显的位置。
提及北斗系统,已经家喻户晓。无论无人机送货,还是汽车导航,都在享受北斗服务。
《白皮书》显示,2022年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3.7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4亿台。包括物联网、穿戴式、车载、高精度等在内的各类定位终端设备销量超过1亿台(套)。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将大众消费领域打造成为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动力引擎。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众消费具有规模大、占比高、影响面广等特点,对于促进北斗融合创新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北斗还和大数据、云平台和智能技术融合,全面服务于国家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一条完整的北斗产业链。
会长于贤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说:“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同比增长6.76%。”
记者统计发现,近5年该行业产值持续上升。虽然去年增速有所下降,但绝对增长稳定,行业处在稳步发展时期。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预测,到“十四五”末期,该产业总体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指出,对比美国GPS系统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产业应用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迫切需要做大做强北斗全产业链。
庞大的北斗体系,市场可发力的产业链在哪里?按照架构划分,北斗系统大致可以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
其中,用户段指卫星导航的具体应用系统和相关产业链,包括芯片、板卡、模块、消费终端产品等,占产业主导地位,竞争最为激烈。
此外,地面段的“地基增强”解决方案也是各家发力的重要领域。
一位该领域工程师向记者解释:“顾名思义,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作用就是增强北斗卫星的信号。”当卫星信号传回至地面时,会受设备、电离层等干扰产生误差,通过地基增强后的信号,可更好地满足高精度需求。
“就在两个月前,中国移动宣布,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在31个省份、300余个城市,均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标准,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这位工程师介绍说。
北斗真正的潜能市场还未发挥出来
“虽然2022年北斗产业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市场还未发挥出北斗真正的潜能。”于贤成认为,北斗产业发展的最大潜能在应用。
“国家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展北斗时空信息应用与服务市场,推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在各行业深化应用。”于贤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多位受访者均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斗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在路上”。
一键启动,车辆就能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获取车辆实时厘米级位置信息,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其他传感器,自主超车、切换匝道、打转向灯……采访中,记者也通过试驾上汽量产轿跑,体验了一把“路上的潜力”——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正是通过北斗系统与5G通信技术的结合,首钢园的L4级无人驾驶汽车实现了自主驾驶、自动泊车、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等功能。
日前,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600104.SH)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跨界”参加了《白皮书》发布会,其间透露了这家龙头车企拥抱北斗和未来的态度。
“我们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智能。智能驾驶是智能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依托北斗系统的实时高精度位置模块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关键支撑。”祖似杰说。
目前,车道级导航在国内8个城市的高速和快速路段已经实现,包括深圳、广州、东莞、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和天津。下一步,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向全国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点城市名单中,地形立体复杂的“5D城市”重庆赫然在列。
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智能驾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斗定位已支持上汽互联网汽车的全系列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实现北斗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同时,也在部分燃油车型进行投放。”
据介绍,在乘用车领域,上汽构建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摄像头、惯性导航系统、视觉、高精度地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在内的“多源融合智能驾驶方案”,为用户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场景提供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
一项科技成果能否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成本成为关键因素之一。
上述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一般来说,一辆可以实现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整套元器件成本在万元左右,占整车成本的10%,而上汽可将成本降至2%~3%。
秘诀是亲自下场参与到北斗产业链中,“自主研发,全面布局”。
2019年4月,上汽集团与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首款车规级双频卫星定位芯片面世,该芯片可满足车规级AECQ-100标准,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这款芯片迭代迅速,最直观的对比就是尺寸不断缩小,物理成本也随之降低。通过优化算法,性能却在不断提升。但价格越来越实惠。”上汽集团智能驾驶中心地图定位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特意提到,该款芯片在信号接收方面,被默认优先接收北斗系统。
此外,在车用模组上,上汽集团也进一步研发了车规级高精度双频北斗/惯性一体式定位模组,填补了国产车规级高精度双频定位模组的空白。该模组已于2022年正式量产。
除了乘用车之外,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南导航”)总经理王昌还提到了北斗+农业应用前景巨大。
采访中,于贤成特别提到,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内企事业单位约1.4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2年底,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含新三板)92家。“这都是北斗产业的基础、底气和希望,是产业真正的潜力。”
北斗赛道也“出现拥挤”
北斗业内流传一句话——卫星导航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
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对此,于贤成表示:“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伴随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十大数字应用场景的发展,北斗将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极大赋能传统行业领域,形成数字化发展革新,催生更广阔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市场。”
敏感的资本用脚投票。有媒体统计,2023 年上半年(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 13 日),与北斗导航定位产业有关联的广泛性投融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行业)已有 144 起,占总事件的 7.4%;投融资规模达 137 亿元,占总事件的 4.4%。从投资领域来看,用户段是资本投资的重点方向,并且多集中在下游应用方向。不过近年来,上游基础器件企业也在受到资本的追捧,并获得融资。
机遇亦挑战。北斗赛道如今也开始“拥挤”。
作为资深“北斗人”,王昌所在的司南导航在行业里耕耘多年,招牌之一是北斗农机自动驾驶设备。几年前,他还在因没有拖拉机厂商愿意加装北斗接收终端而发愁;近两年,他却明显感受到企业和资本“扎堆”进场的脚步加速。
“近年来,农机自动驾驶领域成了‘香饽饽’,资本关注度高,后入资金也多。但有的资本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不惜成本、不考虑利润地投入,实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王昌说。
蒋鑫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部分从业者的商业步伐过急——急于做大规模。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时空信息产品部总经理蒋鑫呼吁从业者冷静思考,多发挥自身优势,选好擅长的赛道,深入调研实际需求,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相对于竞争,行业当前更要协同合作。携手开创北斗产业应用新场景,主动培育市场,专注深耕特定领域,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北斗系统的华测导航Alpha3D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法国街头做演示。
超高性价比助推北斗“出海”
在北斗系统的发展理念中,“世界的北斗”锚定服务全球的目标。
目前,北斗以其较低成本、较高精度的特点,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高科技、高性价比公共产品。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在民航、海事、搜救等领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多位从业者均提到,相对于GPS产品,“超高性价比”的北斗产品是订单成交的一大主因。尤其北斗+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高度匹配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刚需。
作为北斗系统最直接的用户,华测导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从北斗二号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目前,已将北斗终端、系统解决方案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带动“北斗出海”。2022年,该公司实现对外出口额超过4.8亿元。
华测导航也是北斗系统国际化的推广者。除输出终端产品,还帮助当地建立一系列解决方案。
2015年以来,华测导航连续多年中标泰国国土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CORS)和高精度GNSS接收机项目。助力泰国国土部在全国建立100多个北斗GNSS参考站。建成的CORS系统,除北斗系统之外,也可无缝兼容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形成覆盖泰国的高精度位置服务网络。
“北斗在不同国家落地时,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华测导航国际平台副总经理顾红亮坦言。
顾红亮说:“在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当地GNSS应用起点不高,对北斗认知不充分,推广时常遇到阻力,建议多建立国际合作,提供北斗设备进行科普和体验;在欧美发达国家,北斗企业需要逐步建立品牌市场影响力,希望政策适度给予出口补贴等支持。”
此外,合作交流、资金融通、设施联通等方面,也是北斗规模化应用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采访中,多位受访者还提到,在当地如何“合规合法”是难点和痛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流程手续都不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相对于困难,广阔的海外市场更令人兴奋。
在王昌看来,海外是一个大市场,伴随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基建,对北斗导航产品的需求是增量市场。
目前,司南导航累计出售超过70万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 GNSS 板卡/模块,不但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地位,还远销海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使用方法会有差异,这个就要求产品本土化,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4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