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确高精尖发展“路线图”
经济日报
2021/08/26 15:09
培育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
北京明确高精尖发展“路线图”

  近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数量4个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达到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500个。

  为实现这一连串目标,北京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实现高精尖产业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

  按照规划,到2025年,北京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35年,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首都特点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保持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先进制造能力,广泛形成智能、绿色生产方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届时,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0%以上,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数量8个到10个。

  在产业选择上,北京将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

  其中,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布局海淀区、朝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医药健康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等方面构筑领先优势,力争到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其中医药制造达到4000亿元。

  作为“北京智造”四个特色优势产业,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也有了明确的营收目标。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到2035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全面形成。通过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进制造、数字资源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加速科技赋能津冀传统产业,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环京地区产业协同将形成三个圈层:北京向外50公里左右的环京周边地区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促进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产业链就近配套;向外100公里到雄安、天津打造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围绕疏解和承接功能,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向外150公里到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城市打造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