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 万亿级赛道或将开启
经济参考报
2021/01/14 09:38
  2017-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工业互联网再迎重磅利好。记者13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日前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计划》)指出,2021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到2023年实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专家和机构认为,工业互联网蕴含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中长期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此次政策加码有望驱动行业景气度继续上行。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明晰
  工业互联网未来三年的施工路线图正进一步明晰。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计划》提出到2023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3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计划》提出在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到2023年,工业5G芯片/模组/网关、边缘计算芯片等基础软硬件产品基本成熟。
  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计划》明确将培育发展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1至2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此外,地方也在加快布局,近一个月内,成都、南京、西安、大连等地密集出台地方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速。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展迅速。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具有较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跨领域工业云平台的建设、AI/机器视觉工业应用、工业安全解决方案等领域是行业投融资的热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已经超过80亿,日均解析量超过500万次,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效初步显现。
  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副主任宋颖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工业互联网利好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潜力、释放平台发展活力,加快培育提供共性服务的通用平台和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平台;同时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和优化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并加快5G网络、边缘智能、机器视觉、数字仿真、工控安全等核心技术及产品创新。
  工业互联网赛道景气度上升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据亿欧智库数据,我国当前90%的制造业企业配有自动生产线,但仅有40%实现数字化管理,5%打通工厂数据,1%使用智能化技术。此外,华创证券表示,我国高质量5G网络正加快建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底座支持,目前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人员和设备定位等行业应用场景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践,随着行业协作的深化及标杆项目的落地,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复制、推广有望加速。
  而据赛迪顾问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将达892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华安证券测算显示,2025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万亿元,蕴含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中长期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
  万和证券建议从三方面寻找投资机会:首先,工业数据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要素,关注数据中心建设相关标的;其次,网络构建以及IDC建设将直接拉动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硬件需求,相关标的或受益;第三,随着制造业进一步复苏回暖及智能化需求的释放,看好国产工业软件技术不断突破所迎来的新发展机遇。
  从微观端企业的盈利表现来看,万和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工业互联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2.95亿元,同比增长11.98%;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42.17%;扣非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55.87%。无论从营收还是扣非净利润来看,工业互联网都是计算机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政策驱动下,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不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宋颖昌建议,下一步应持续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引导更多企业打通部门间、企业间、产业链间数据壁垒,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同时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协同攻关,围绕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机理模型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设备接入、网络传输、知识沉淀、应用开发、安全保障等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