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双星组网强化中国海洋观测能力
环球网
2020/06/16 09:32
2020年6月11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将海洋一号D卫星送入轨道。国家航天局透露,该卫星将和当前服役中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大幅提高中国对全球海洋水色与生态环境等观测能力。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但相比种类多样的陆地观测卫星,海洋的自然特性对卫星的观测能力要求更高。随着国际国内对海洋资源关注度与日俱增,我国对海洋卫星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据记者了解,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成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海洋水色卫星,这颗卫星上装载有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和海岸带成像仪,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它与2007年发射的海洋一号B卫星先后获取了大量水色遥感探测数据,探测范围覆盖了全球海域,在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9月7日,第三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升空,拉开了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业务卫星的序幕。随着海洋一号A、B卫星的退役,海洋一号C卫星承担起我国海洋水色观测的使命。据介绍,海洋一号C卫星已在远洋渔业巴布亚新几内亚金枪鱼渔场海域水色、水温监测,黄东海浒苔覆盖面积、分布范围及漂移方向实时监测,海冰、赤潮、溢油、森林火灾、围填海监测,可可西里盐湖的封冻结冰监测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2019年8月,海洋一号C为我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成功提供了海冰密集度、海冰分布范围和海冰覆盖面积等观测数据。
而这次发射的海洋一号D星是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批海洋业务卫星之一。它装备有与海洋一号C星相同的5个有效载荷。国家航天局透露,海洋一号C、D两颗卫星将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进行上、下午组网观测,填补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下午无观测数据的空白。双星组网观测可使每天观测频次与获取的观测数据提高一倍,上午被太阳耀斑影响的海域下午能够观测,上午被云层覆盖的观测海域和未被观测的区域下午有机会得到弥补,进而大幅提高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为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我国近海海域与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预警与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服务,并为气象、农业、水利、交通等行业应用提供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