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天建设实现新发展
中国国防报
2020/03/23 13:43
在世界航天史上,俄罗斯创造了诸多“第一”。作为航天大国,俄在航天领域拥有技术和人才等传统优势。同时,俄军政高层多次对发展军用和军民两用航天技术提出指导性意见,从政策层面助推俄航天事业稳步发展。最近,俄媒体对其航天领域建设亮点进行了集中梳理。

明确一体化发展思路

据俄国家航天航空集团总经理、前副总理罗戈津介绍,根据俄联邦专项发展规划,俄将为“天基一体化”建设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组建通信、遥感和导航卫星群,争取到2029年使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600个。

在一体化建设框架下,俄重点建设“统一航天系统”“统一卫星通信系统”和军用导航系统。其中,“统一航天系统”负责预警导弹袭击,随着去年第三颗导弹预警卫星进轨,该系统可探测全球任意地点的弹道导弹发射活动。“统一卫星通信系统”为军民两用,旨在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通信覆盖,目前在轨卫星约70颗,服务对象各有侧重,如“亚马尔”系列卫星主要面向中东、东南亚和欧洲方向用户,可传递视频和广播信号;4颗“钟声”卫星主要服务军事领域通信;6颗“子午线”卫星使俄天基通信的“触角”延伸至西伯利亚、远东和北极等偏远地区。

最具代表性的军民两用卫星群还包括“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轨28颗卫星中有22颗处于工作状态,俄计划在其基础上研发新一代高轨导航卫星,进一步提升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俄瞄准未来航天技术发展,出台《2030年前俄联邦航天核能发展战略》,提出“发展核动力航天器”目标。以文件形式确立2040年前“无人探月-载人探月-打造月球基地”探月工程的“三步走”战略,计划2021年10月1日向月球发射首个国产航天器。俄国家航天航空集团还拨专款研发未来轨道站“多功能试验舱”模块,以应对2024年国际空间站服役到期的情况。俄专家称,俄在航天领域“国家级的顶层设计”,表明其深刻认识到宇宙开发对现在及将来的重要意义。

打造体系化航天工业

据俄媒体报道,要构建星罗棋布的卫星群,必须拥有稳定的发射载体、一流的研发技术和较完善的硬件设施,这些也构成了俄航天工业的关键性基础。2018年以来,俄完成3类45次火箭发射,均未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2019年首次使用“联盟-2.1A”运载火箭发射搭载人形机器人的“联盟MS-14”号宇宙飞船,为载人技术的创新发展成功探路,被认为是“俄航天发射和探索技术的一次突破”。

除保持年均约20次航天发射活动外,俄新型运载火箭研发提速,并对“安加拉”重型火箭深度改造,使其可将近28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俄计划2024年拥有12枚该型火箭,届时“质子”“轰鸣”火箭将退出历史舞台。俄还计划恢复使用退役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小型卫星,以实现快速、低成本发射,目前正推动在“白杨”导弹基础上研发使用固体燃料的4级运载火箭。

保障能力方面,俄目前拥有多处航天发射场,同时正推进远东地区东方航天场二期工程建设,这里将成为俄最大的军民两用航天发射基地。此外,俄还租用法国库鲁航天发射场发射商业卫星。

推进航天兵种建设

在稳步推进航天技术发展的同时,俄航天人才队伍建设未曾松懈。作为隶属空天军的任务部队,俄航天兵主要担负导弹袭击预警、宇宙空间态势感知,以及发射和调控管理俄在轨航天器等任务。导弹袭击预警中心、空间态势感知中心、季托夫航天器试验和控制中心,是其三大主要任务单元。

导弹袭击预警中心作为俄空天防御体系重要一环,依托“统一航天系统”实施全球监测;空间态势感知中心担负空间监视任务,对可疑目标实施预测和跟踪,2019年该中心19次发布俄太空飞船与空间目标“危险接近”警告,保障了俄空天飞行器的安全;季托夫航天器试验和控制中心担负操控俄在轨航天器的“技术性”任务,仅2019年就战备执勤11万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