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次零失误!三江测量人的航天测量奇迹
新华网
2019/07/29 09:30
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在火箭顺利升空的背后,有这样一支测量团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宜宾观测站。作为全国航天测控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宜宾观测站承担着航天发射火箭主动段跟踪测量和卫星长管任务,为航天器的顺利飞行提供可靠、精准的测量数据。

  此次卫星顺利进入飞行轨道,也标志着宜宾观测站第197次圆满完成测量任务。

  据宜宾观测站副站长何翔宇介绍,该观测站组建于1977年,地处美丽的三江之滨四川宜宾。由于较为优越的地理优势,观测站可执行西昌、酒泉、太原三大发射中心的跟踪测量任务,目前已参与了我国嫦娥、北斗、风云等多型号卫星的跟踪测量任务。

  “每次火箭发射后,将会产生很多重要的数据。通俗一点来说,观测站的任务就是实时捕获并反馈这些信息,为当前的火箭发射情况做出判断并对今后的发射任务提供数据参考。”宜宾观测站技术室主任方毅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西昌、贵阳、文昌等多地均设有观测站,而宜宾观测站作为观测“接力棒”中的重要一环,通常负责火箭升空后80多秒至400多秒间的跟踪测量任务。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在宜宾观测站,这是每一位工作者都谨记的箴言。每次任务执行时虽然仅有短短300多秒钟的时间,但三江测量人背后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汗水,才创造了197次跟踪测量任务零失误的航天奇迹。

  张小飞,作为宜宾观测站最为出色的雷达操作手之一,已圆满完成80余次的跟踪测量任务。据了解,每次跟踪测量任务顺利完成与否,雷达操作手至关重要,他们需在火箭出现时第一时间快速捕获目标,并操纵雷达转动使其在该跟踪段稳定、准确地接收数据。

  “我们对手上动作的精度要求可能比外科医生拿手术刀时还要高!”张小飞笑着说,虽然每次执行任务时,仅有几百秒钟的时间,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操作手却需要几千小时学习和训练。“火箭飞行速度极快,可能手抖一点,雷达就会跟丢。一旦测量不到火箭数据或者数据不完整,那对于一个观测站来说,这次的任务就失败了。”张小飞说,正是由于身上肩负的使命,我们必须夜以继日全神贯注地不断练习,才能保证在真正任务来临时万无一失。

  据了解,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宜宾观测站的测量任务从最初的几年一次到如今的一年20余次,任务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三江测量人始终秉承着精忠报国、精业实干、精勇奋进的三江测量精神。

  “更为繁重的任务就意味着更高的要求,197次零失误的成绩,是三江测量人始终坚守建设世界一流发射场历史使命,始终保持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工作作风的最好回报。”观测站党委书记唐刚说,“面对更加繁重的高密度任务,我们更要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助力中国航天再创奇迹。”

  对于绝大多数三江测量人来说,心里都埋藏着一个遗憾:从事着跟火箭发射最密切相关的工作,却从未亲眼目睹过火箭发射。方毅告诉记者,他在观测站从雷达组到通信组再到技术室主任,近20年的工作时间经历上百次发射却没能亲眼看到一次火箭发射。

  “我很想利用休假去现场看一看,可我们休假的时候都是没任务的时候,有任务时又不能休假,就这样,快20年了,我没看过一次。”方毅有些无奈,“我们航天事业就是这样,‘万人一杆枪’,很多人都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必不可少的贡献。但只要每次火箭都能成功发射,那就是我们航天人最大的光荣。”方毅的脸上,从无奈变得坚定。

  得知此次遥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在宜宾观测站的指挥大厅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短暂的庆祝后,他们又紧张地投入到了下一次任务的准备之中。或许,在每一个三江测量人的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幅火箭升空时耀眼的画面,那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坚守的信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