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致力海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人民网-海南频道
2019/07/19 16:28

 
“在空天信息领域,承担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重大任务,提出并组织国家空天领域重大科技计划,建设和运行国家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成果。”近日,人民网记者一行走访了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的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以下称:空天院海南研究院),实地了解了该院科技平台之一的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在致力带动海南航天产业以及卫星应用产业等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园区内的卫星接收天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简称:空天院)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为落实中央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国家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指示精神,2018年11月7日,由空天院发起设立的省级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正式获批。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
海南研究院作为空天信息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天院面向国家南海战略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布局,建设空天信息、遥感应用、高科技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研究,立足三亚,服务海南,辐射东南亚。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一角
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作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孵化园,已正式入选“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省科技厅和三亚市政府共建的高科技产业园,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单位,将打造全国最具特色、面向国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该项目一期预计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43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3.75万㎡,包括科技研发办公区、孵化器及学术会议中心、科技展览、生活配套、零售商业、广场等。

“随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遥感卫星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连续发了很多卫星,特别是像环境卫星、资源卫星,还有最近我们完成的高分卫星这些卫星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一些空间数据支持。”空天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天梁告诉记者,为了把这些卫星数据能够落地用好,必须要有一套这种数据接收设备。为了及时接收这些数据,会在全国不同的地方来布局地面接收站。

“海南是我国最南端的省份,三亚又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在这里建设地面接收站是很需要的。这样,在南部这一块的卫星过境数据就能实时传下来。”杨天梁表示,2008年选址三亚来建设卫星地面站,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部天线,每天可以接收30多颗卫星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一角
“在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还是一片规划地之时,已经引进或培育了北京航天宏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等75家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2018年总收入4614.8万元。其中,卫星遥感信息全产业链基本搭建,空天信息技术产业链闭环有望形成。”

杨天梁告诉记者,有别于通常科技园区按部就班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招商”建设模式,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大胆采用了“边策划、边招商、边建设、边出效益”创新模式,以项目孵化方式引进和培育企业,在制定产业链规划中系统引进企业,在项目孵化中培育企业,使其技术更成熟、商业模式更清晰。

记者了解到,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发展目标是形成集卫星遥感技术研发、航空航天传感器研发、无人机研发和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应用、教育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具备 “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动态监测能力,为政府、教育、科研及企业单位和公众提供遥感与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的信息产业园区,推动海南“北文昌,南三亚”的航天、遥感产业布局。

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杨天梁充满信心,“卫星地面站和空天信息研究院在三亚的设立,为这些产业提供了一个最原始的条件,我们想利用这个条件,特别是航天产业,来吸引国外的一些公司和技术同时在这研发。同时,也可以把这些研发的成果来输出到外面去,辐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低地区和国家。”

目前,空天院海南研究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交叉性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科研人员7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0人,高级职称52人。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科技教育资源优势,结合海南省、三亚市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实现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目前空天院正积极推进由中国科学院与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共同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海南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招生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引入50余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