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智慧公交有多强?5G信号全覆盖 车辆处理路况只需5毫秒
长沙晚报
2019/02/14 13:48
工作人员轻轻按下一键启动,便激活了智慧公交的自动驾驶模式——车辆会通过车身外部的雷达检测周围,确保路面上没有障碍物后,便慢慢驶入预先规划好的车道,开始自动行驶过程,自如地完成出入公交站台、转弯、通过红绿灯等动作……近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实地走访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揭秘全国首条智慧公交线路。
5G信号全覆盖,高效保障智慧公交封闭测试
记者跟随测试区工作人员刘思博一同乘车体验高速公路测试区。实地走访后发现,测试区在长达3.6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了包括“高速收费站”在内的多个应用场景,路况与普通高速公路几乎一模一样。据介绍,智慧公交在开放道路试运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封闭测试,“考试”合格发放路测牌照后才能正式投入开放道路测试。
工作人员介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分为管理研发与调试区、越野测试区、高速公路测试区、乡村道路测试区、城市道路测试区5个主要功能分区,目前建设了22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模拟场景就全国而言是最多的,综合性能也是全国领先。“在封闭测试阶段,它可以为智能驾驶乘用车、商用车、无人机、智能机械、机器人、网联通信供应商提供系统测试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测试区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园区5G信号的全覆盖。5G网络可以帮助汽车更快处理路况、实现车对车的低延迟通信,提高自动驾驶的可靠性。车辆可以在高带宽、低时延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各项测试。
document_news_content_5c64a24c98a5b.jpg
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上,每隔400米就设一处5G网联设备
传感器全方位识别,智慧公交车智能感知障碍物
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项目投放了4辆智慧公交车,全长7.8公里。智慧公交车从测试区出发,经望江路、学士路、莲坪大道、含浦大道抵达学信广场终点站,记者体验行车全过程约20分钟。公交线路由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项目日常管理。那么,智慧公交在行驶过程中是如何识别障碍物的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慧公交车辆会通过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感应器等)识别前方障碍,同时在测试区及开放道路上5G信号的帮助下,智慧公交车能在5毫秒之内做出精确判断。“我们的智慧公交车可以达到在100米外稳定检测到障碍物、离障碍物3米处平稳停下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智慧公交车前部左右各有一个激光雷达。除此之外,还有两个77G毫米波雷达、十二个24G毫米波雷达遍布车辆四周。工作人员说:“无论哪个方位的障碍物靠近,智慧公交车都能全方位识别,而且毫米波雷达能分辨很小的目标,还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
5G开放道路,每400米设一处网联设备
“我们的智慧公交车最高时速目前限定为30公里,因为这条线路是开放道路,车流人流还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人员唐卓介绍,这是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目前正在试运行。未来的智慧交通,不仅要有智能的车,还要有更多智能的路。发展到一定阶段,有智能网联设备的私家车也能在5G道路网上自如行驶。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的道路上每400米就设一处5G网联设备,这些网联设备就相当于我们家里的网卡和Wi-Fi。网联设备能将收集到的车辆行驶信息,反馈到测试区的调试中心,同时把调试中心的指令信息发到车辆上。也就是说,这个智慧的路搭起了智能公交车与调试中心的桥梁,及时收集发布路况预警信息,为智能公交车的大脑提供决策依据。
今年建成仿真实验室,支持半实物仿真
记者在调试中心看到,智能网联数据管理云平台具备了初步的数据监控、存储和分析功能。2019年,测试区将会在此平台上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等方面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估能力。
“衡量一个测试区的水平高低,需要全方位来考虑。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测试服务保障能力、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焱告诉记者,为逐步提升定制化的服务、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测试区将于今年新建一个仿真实验室。“这个仿真实验室不仅仅是支持计算机仿真,还可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的半实物仿真。”
此外,测试区今年还将围绕一些具有商业化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包括智能系统检测仿真实验室、100公里开放城市道路、100公里智慧高速和自动泊车等,打造从封闭式测试区到半开放式、开放式的应用示范区,争取覆盖从小区到城区等不同等级的道路环境。
“2019年,我们除了不断完善测试的一些场景外,还会着力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相关技术的商用落地去开拓一些示范场景,寻求一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联合车路协同的理念,我们会在上述场景中去寻求5G示范应用落地。”李焱说。
对话
记者:5年后,智能网联汽车会不会得到普及?
李焱:智能网联汽车在5年之后,能够在某些特定的场景环境下得到一些规模化的应用,如园区、港口、矿山等一些半封闭或者封闭的环境。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想要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普及应用,我认为应该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因为它面临的开放式环境要复杂得多,难度也很大,涉及一些安全问题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