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新华网
2019/01/14 10:17


这是年轻时的孙家栋在工作中
  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已近九旬高龄、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的孙家栋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从1958年留学归国,孙家栋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的研制工作,领导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60多年来,所有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事件,他都是参与者、亲历者。
  孙家栋说,中国航天起步时,首先是考虑解决有无问题。出去办事都是到厂里头把老师傅组织起来,把要求提出来,做出来认为合格就拿走,对方也不会提报酬的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天,科技产业界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中国航天也吹响了开放的号角。
  “航天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科学技术发展的集成。各行各业基础好了,取得了各种发展,再找人合作时,对方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在航天上。”他说。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让中国航天开始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越来越多“航天特产”走入寻常百姓生活。
  “造卫星涉及许多热物理方面的技术。这类技术也开始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比如在纺织行业,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进行布匹清洗。”孙家栋说。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火箭走向世界,为世界航天市场服务。并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业务。
  发射外星,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国际间技术合作。时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孙家栋又一次受命于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时刻。首次商业卫星发射,就成功用长征火箭将一颗美国制造的卫星发射升空。
  “那个时候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在世界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孙家栋说。
  40年来,从“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到“北斗”系列导航卫星,从东方红通信卫星到月球探测卫星,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都少不了孙家栋的身影。
  孙家栋也被称为中国航天的“总总师”,他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诸多复杂难题。
  回顾几十年的工作,孙家栋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他的境界里,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他的荣誉里,“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