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亮相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8/10/12 16:13
  2018年10月8日,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北斗系统亮相本次活动,作为自主可控展区的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


  此次活动由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活动共展出302家单位、1349项展品。
  北斗系统作为自主可控展区的重要内容,展现了北斗系统建设、应用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发展成果,特别是在自主可控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突出了“国之重器”的自主创新与安全可控。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马加庆副主任介绍,北斗系统在自主可控方面,强化政策导向,建立长效机制,突破瓶颈环节,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全面国产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发展路子。一是坚持顶层谋划。制定行动规划、总体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分批应用,一张蓝图抓到底,将自主可控要求落实到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竞争采购等各环节中。二是坚持理念创新。转变观念,形成宁可国产化产品“指标低点,价格高点,也要大胆使用”的氛围,为自主可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质土壤。三是坚持政策引导。在发布的标准规范、质量管理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自主可控要求;出台了鼓励在系统建设、行业应用的系列政策。四是加强协调推进。建立由管理办公室牵头,多部门参加的自主可控协调小组,成立由用户单位、研制单位和相关技术领域专家联合组成的自主可控专家组,调动各方资源,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五是强化应用验证。在卫星方面,从器件、板卡、单机和在轨使用等多层级全面考核器部件的可用性,加大应用验证力度;在应用方面,在集中组织研发北斗芯片、模块基础上,通过重点行业、区域应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使用自主芯片、模块、软件产品,边建边用、反复迭代,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
  目前,已成功发射14颗全球组网卫星,年底前再发射5颗卫星,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17年突破2550亿元。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北斗已走出国门,正加速融入世界。11月,将在西安主办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
  展区展示了北斗星载芯片、原子钟等关键器件,凸显了北斗系统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还展示了最新的北斗芯片、板卡等基础产品,以及民政减灾等行业应用成果,深受参观人员关注。
  据悉,活动为期8天,将于10月15日下午落下帷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