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为何成为大热点
新华网
2018/06/28 09:55
小行星是宇宙中的小不点,但在这个夏天成为地球人关注的大热点。先是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在27日飞抵小行星“龙宫”,随后美国奥西里斯-REx探测器将于8月飞抵小行星“贝努”。
  早在年初,英国《自然》杂志就将小行星探测列为2018年值得期待的科学事件。人类为何要探测小行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了解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防止小行星撞地球以及潜在的经济价值。
  第一,探测小行星有助于理解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郑永春说:“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各大行星和卫星形成后的残留物,其历史几乎与太阳系一样长。但因为体积比较小,自身没有演化,非常好地保留了太阳系形成早期的信息,不像地球因岩浆、火山等地质活动而丢失了很多早期的信息。”
  第二,探测小行星有助于防御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是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一种天体,因为轨道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其他行星,如木星等引力的干扰,可能撞击地球。科学界目前认为,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就是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的。所以必须了解小行星的轨道等特征,判断它们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规避撞击。
  第三,小行星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一些小行星上蕴藏着地球稀缺的金属,价值较高,如果有能力捕捉一颗小行星,或在小行星上开采,就有很大商业价值,可推动商业航天发展。郑永春说:“这方面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有一些企业,如美国的行星资源公司,已经在研发小行星采矿的技术。”
  “因此,多个国家都开展了小行星探测项目,”郑永春说,“我去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带回来的小行星颗粒,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小行星采样并带回地球。”
  隼鸟号是隼鸟2号的“前辈”,它在2003年升空,2005年在小行星“丝川”上着陆,2010年成功将样本带回地球。但是,隼鸟号由于故障,未能按原计划采集岩石,只采集到一些物质微粒。此次隼鸟2号在靠近小行星“龙宫”后,预计可能在10月前后着陆,尝试采集岩石样本,以弥补“前辈”的遗憾。
  美国在2016年发射了奥西里斯-REx探测器,这是美国第一个小行星采样任务,它预计将于8月飞抵小行星“贝努”。但与隼鸟系列探测器的着陆采样不同,奥西里斯-REx计划在慢慢飞近小行星后,在距离小行星3米左右时伸出一个名为“一触即走样本获得装置”的机械臂采样。
  郑永春说,地球上的许多陨石是小行星坠落后的碎片,将小行星样本与陨石进行对比,会特别有意义和价值。
  他介绍,中国在陨石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国家天文台等机构也有对小行星等近地天体进行监测的基础,再加上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中国对小行星探测其实也有了很多的技术储备和准备。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展望未来时就提到了小行星探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