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GIS是载体,多技术融合是趋势
泰伯网
2018/05/18 08:45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有着公认的推动作用。其中,地理信息技术特别是GIS平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现实情况中,除了政策本身的一些因素,受限于一些基础设施无法及时搭建,信息交互的闭塞,以及各类技术无序的整合,智慧城市的发展仍存挑战。但GIS作为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其他各类技术应用与融合的载体,仍然被视为城市智能管理的突破口和扭转现状的契机。
近日,在地理信息科技媒体Geospatialworld对Esri国家和地方政府行业经理凯斯·曼恩(Keith Mann)的采访中,曼恩聊了聊GIS服务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机会和作用,以及就如何实现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泰伯网根据采访原文进行了梳理。
GIS之于智慧城市的核心作用到底是什么?
曼恩认为,位置智能一定会是智慧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核心,GIS作为位置智能的实现平台,提供了人人可用,并能在此平台进行信息交流的可信任框架。而GIS的优势特性还包括:
※ 通过制图和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与位置有关的事物和信息,对于决策的制定,特别是以空间化数据为驱动的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 其数据管理工具,可以基于资产、资源、人员的位置信息,实现不同场景、不同业务细节方面的管理。
※ 能够连接物联网设备,监控实时产生的数据流,并对与之相关的资产和资源进行管理。
※ 相关的空间分析工具可用于对各类位置大数据的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促进业务的发展。
※ 一些设计和计划类的工具,可以辅助开发一些可视化的平台,或者解决方案。空间化可视化平台给了公众参与和数据众包、数据分享提供了可能性。
在曼恩看来,这些GIS特性,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利用空间可视化数据,描绘更精确的业务画像,从而避免盲目决策所产生的各种失误,让事情依托于数据和合理的判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位置智能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曼恩提到,还有很多城市的信息化管理,其基础设施的搭建仍然是不完善的,而无论是针对这样的城市,还是对于完全没有信息化基础的城市,首先一步是通过搭建GIS来实现城市的位置智能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位置属性,这意味着城市中的关键资源、设施喝要素,都可以从他们的位置属性发起关联,进而实现业务上的管理。
以GIS为载体的多技术融合是趋势
GIS已经在为城市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实时数据生产和呈现的承载场所,并为及时有效的城市监督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除了和物联网领域的深入结合,曼恩认为,人工智能(AI)也是现在乃至未来的结合方向,其中,GIS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可预见的收益,特别是面向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明确怎样的技术融合可以真正为城市管理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帮助。
曼恩强调,对于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关键在于对它们有更好地理解,这样才能善加利用,并创造价值。
GIS是一个沟通渠道,连接政府、职能人员和城市居民
曼恩表示,GIS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或管理工具,它还可以说是一种沟通渠道,连接城市的管理者、职能人员和城市居民。比如政府部门利用GIS科学合理地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部署建设任务;规划人员、警务人员、消防人员等职能人员也可以参与到GIS平台的信息建设和分享;而城市居民可以在他们的GIS端口看到这些城市的变化,并能在建设的不同阶段,提供建议和意见,思路或者线索。
在曼恩看来,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在这个有着巨大创造力和创新潜力的时代,应当采取一些新的方法来应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而要实现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应当尝试去建立政府和职能人员、城市居民的沟通机制,为实现智慧城市的共同愿景出力。
开放与共享,空间数据仍然是契机
曼恩谈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始终离不开“开放”、“共享”这些关键词。政府可以非常主动地向城市项目的开发商、各种组织、非营利机构和学术群体保持开放,而这样的开放反之也会有更可观的反哺作用。
相对而言,各类数据以GIS为载体进行空间化的展现,可以让彼此的业务更友好地进行关联,这一契机,让智慧城市的跨部门联合,变得更可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