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最不能忽视的角落 自动驾驶技术秀
第一电动网(北京)
2018/05/02 09:45
2018北京车展在五一劳动节迎来了消费者观赏高峰,就在OEM们的各色极具未来科技的智能电动汽车包围中,来自美国硅谷的激光雷达领军企业Velodyne?LiDAR偏安一隅,联合新创公司Roadstar.ai、景驰、禾多等搞了一场“聚力AI 智绎未来”的自动驾驶星光秀,展示了激光雷达在国内自动驾驶产品上的应用。
提起Velodyne LiDAR,很多人可能是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头顶的激光雷达开始认识的。这家公司最早诞生于美国西海岸一个不起眼的车库里,创始人DavidHall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款Velodyne subwoofer。2004年,他参加了初次举办的DARPA无人车挑战赛,遗憾的是没有一家车队能完成挑战,折戟而归的DavidHall终于在2005年研发出第一款多线、机械旋转的Velodyne LiDAR,自此,激光雷达正式进入无人驾驶的世界。2007年VelodyneLiDAR正式开始商业化生产,在福特和百度联合投资1.5亿美金之后,Velodyne将激光雷达部门剥离,成立了新的VelodyneLiDAR公司,2016年正式进入中国。
Mjk4NzYzMw.jpg
Velodyne LiDAR VLS-128
去年,Velodyne LiDAR发售了新品VLP-32C,位于SanJose的新工厂Megafactory也开始投产,并公布了2018年的年产量目标为100万台。在今年的美国CES展上,Velodyne最新发布了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128线激光雷达VLS-128,同时第一款固态VelodyneLiDAR-Velarray也初露峥嵘。
Velodyne LiDAR亚太区总监翁炜在北京车展上表示,预计Megafactory工厂将在2019年上半年开始投产,产品包括UltraPuck(VLP-32C)、VLS-128等。而位于MorganHill的老工厂将继续生产VLP-16、VLP-32和VLP-64激光雷达,生产流水线将实现全面自动化。他还宣布,VLS-128激光雷达已开始在国内市场接受预定。
在VLS-128的工程设计中,增加了2倍的激光线数,3倍的线密度,并使可缩放的分辨率提高了一倍,探测范围也达到了300米,这将有助于解决高速公路上的探测识别难题。
velodyne-lidar-vls-128-sensor-2.jpg
要想规模化量产激光雷达,就需要完成ASIC工作。激光雷达的ASIC技术,就是将激光发射器、探测器、放大器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集成封装到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专用芯片中,用单个芯片实现激光雷达的整体控制。翁炜表示,2019年,Velodyne LiDAR需要在多通道发射和接收装置进行ASIC设计,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全部完成,随后进入车规级量产阶段。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Velodyne LiDAR的伙伴们带来了哪些新技术:
Roadstar.ai
夜间行驶、雨天行驶、在复杂路况的城市道路上行驶……来自深圳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Roadstar.ai在本届车展上展示了搭载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实际在加州及深圳路测的情况。
“Roadstar成立于是去年5月,去年9月底,我们就已经在加州开始第一次公开路测,”Roadstar.ai战略副总裁那小川介绍说,“得益于Roadstar强大的研发实力,我们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在硅谷做到雨夜路测的水平;今年年初起,我们根据国内路况将硅谷的技术进行迭代,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实现在深圳城市道路上的实际路测。”
image001.jpg
Roadstar.ai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无人驾驶Level4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公司,其自主研发的两项无人驾驶核心技术Hetero Sync异构多传感器同步技术和Deepfusion数据深度融合技术,成为被业界最为看好的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Roadstar.ai三位联合创始人佟显乔(CEO)、衡量(CTO)、周光(首席机器人专家)均来自于硅谷,曾供职于Google、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百度等公司,有着丰富的自动驾驶实战经验,并都是自动驾驶研发的中坚力量。目前,Roadstar.ai核心团队更是汇集了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德州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台湾大学等世界名校人才的硕博士,技术人员覆盖自动驾驶全研发链。
那小川在发布会上现场展示了Roadstar.ai无人车在深圳的路测视频,在长达20分钟的路测视频里,无人车完全可以自主应对所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乱穿马路、车辆强行超车、随意变道以及逆光无法看清红绿灯等等。在无人车驾驶座右侧有一个显示器,那小川介绍,这显示了Roadstar.ai自主研发的高精地图,并实时同步显示了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的感知结果。“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将路测时的感知结果同步放出的公司,因为我们的技术经得起考验”。
Roadstar.ai雨天路测视频
据那小川介绍,借助Roadstar.ai 的两项核心技术——多传感器同步技术和数据深度融合技术,Roadstar.ai开发出的是新一代的自动驾驶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除了在成本上更具优势以外,在安全性和鲁棒性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视频,可以看出我们的感知系统能够将车辆和物体的边缘与激光雷达感应显示出的线条完美吻合,无人车车高速行驶时,激光雷达的感应是连续的,Roadstar会根据空间同步会做动态调整。如果有一些微小的变化,系统算法会自动计算进去,而不会一直保持同一个状态——这对保证无人车的安全性有着很高的价值。”
Roadstar.ai无人车夜间路测视频
那小川表示,Roadstar.ai的目标是做中国的无人专车,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技术的提供商、供应商。今明两年内在国内政策的允许下,Roadstar.ai 计划在国内进行路测并广泛收集数据,并在2020年实现小规模的商业化。“目前技术上我们正在不断攻关,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未来我们会和全行业一起努力推进无人车的商业化进程。当然,我们也希望国家在无人驾驶上的政策能够尽快成熟。”
禾多科技
禾多科技成立于2017年6月,专注于打造基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汽车工业技术的自动驾驶方案。2017年7月,禾多科技获得由IDG和四维图新领投、知合控股和BAI跟投的千万美元级别天使轮融资。禾多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倪凯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曾任职于微软和百度,创建了百度的无人驾驶团队,在无人车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在禾多科技的展台上,Icona Nucleus无人驾驶概念车集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和变革性的行业趋势于一体,表达出对未来出行的思考。Icona Nucleus由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意柯那(Icona)设计,车内部署的L5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由禾多科技提供,这是该车首次在国内亮相。
948776c1-1b3e-421f-ba2a-472fcbc573ec_630_w0.jpg
据悉,禾多科技具备从车辆线控、底层多传感器技术到上层自动驾驶核心算法模块的完整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定位——L3.5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即依靠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针对不同的场景研发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既可实现无人驾驶(L4),也可保留人的接管权(L3)。
禾多科技的战略是尽快实现产业化,目前主要专注于结构化道路和最后一公里这两大应用场景。结构化道路主要指高速公路、城市环路等封闭道路。目前禾多科技的高速项目HoloPilot已实现了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包括跟车、自主换道、自主超车、上下匝道等功能。其中,禾多科技的上下匝道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可顺畅接驳高速路和立交桥,实现高速路之间的转换,无需人工接管。最后一公里的场景以代客泊车为代表,Holo Parking项目可实现车辆自动寻找车位、泊车入位和泊出至指定地点等功能,驾驶者仅需在固定地点交接车辆即可。
倪凯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禾多科技是一家极具使命感的企业,我们希望以日复一日毫厘的不断积累,最终让中国的出行变得更高效、更安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自动驾驶带来的便捷。”
景驰科技
景驰科技带来了由景驰独立研发的、搭载有Velodyne LiDAR中国市场首发的128线激光雷达的L4级别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配备有128线雷达的景驰无人车将更快判断障碍物类别,提高对远处障碍物的识别准确度。无人车看的更远更清晰,运营也将更加安全。” 景驰科技运营副总裁张力表示,128线雷达的体积更小,也会让无人车的外观会更加优化。
20180427091633317.jpg
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景驰已在广州,安庆,硅谷三地完成全开放城市道路上的路测,并在广州生物岛展开国内首个无人车常态化试运营。截至目前的无人车已达二十多辆,行驶总里程已超过30000公里,全程安全行驶零故障,累计接待乘客500多人,并达到国内最多的无人车室外运营次数,在几乎无GPS信号的情况下,成功实现珠江江底的隧道穿越。“2018年底前,景驰改装无人车计划将达到100-200辆,运营范围覆盖广州方圆15-20公里。”张力透露。
谈到未来的出行市场,张力认为,在研发层面,大部分无人驾驶公司都在做“从0到1”的工作。而真正的运营则是要完成“0到100”、“100到1000”的工作。研发、运营合作及投融资并行将推动景驰科技未来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闭环商业模式,凭借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收到第一笔与出行公司的实验性订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