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基于北斗的时间比对研究获国际认可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之声
2018/03/28 09:41

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
近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广伟、董绍武、张首刚等人的NTSC北斗时间比对研究进展在《计量学》发表,标志国家授时中心在北斗时间拓展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国际认可。国际权度局(BIPM)时间部为此发来贺信,称赞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北斗时间的推广和应用中起了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北斗共视时间比对,该中心按照GNSS通用时间传递标准版本2E开发了rinex2cggtts软件,将北斗共视结果与欧洲3个守时实验室的GPS/GLONASS/ GALILEO 共视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在国际参考时间UTC未来的国际比对网中具有巨大潜力。
据悉,去年9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亚欧间国际时间比对,这对于拓展北斗系统的国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和里程碑意义。在此次远距离国际时间比对中,国家授时中心时间基准实验室基于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系统,采用北斗共视法,通过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所保持的德国国家标准时间UTC(PTB)、瑞典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保持的瑞典国家标准时间UTC(SP)、比利时皇家天文台保持的比利时国家标准时间UTC(ORB)以及西班牙海军天文台保持的西班牙国家标准时间UTC(ROA)分别进行比对试验,实现了2~3纳秒的比对精度,其远距离比对性能指标与美国GPS共视比对精度相当,这为北斗应用于国际时间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北斗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04年8月立项以来,北斗二号工程已经建成了能够为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系统,服务区内系统性能与国外同类系统相当,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时间简称北斗时(BDT)。北斗时属原子时,起算历元时间是2006年1月1日0时0分0秒,它通过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地方协调世界时UTC(NTSC)与世界时间取得联系。可以说,UTC(NTSC)的保持精度直接影响到北斗时间及其授时服务的准确性。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另一种则是基于原子振荡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1972年一种折中的时间尺度应运而生,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通常协调世界时是各国授时发播的基础。我国的标准时间是国家授时中心通过氢铯原子钟组所保持的地方协调世界时UTC(NTSC),该时间通过长短波授时系统发播出去供各行各业应用。而“协调世界时”则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原子钟产生的数据与世界其他守时中心原子钟的数据综合归算而获得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