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领域全国政协委员解读中国航天“超级2018”
中国新闻网
2018/03/07 08:53

中国航天事业正进入“超级2018”。2018年,一方面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计划拟进行36次发射,将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是“北斗三号”“嫦娥四号”“长征五号”等重大任务接踵而至。记者就此采访活跃于航天领域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重大任务:密码“三四五六”
2018年,中国航天任务的“重头戏”藏着“数字密码”。
这一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密集组网,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执行10次发射任务、发射16颗左右的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和1颗北斗三号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我们将全面推进‘北斗三号’的研制建设,年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
这一年,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计划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有望实现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以及人类航天器第一次在地月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对月中继通信。“‘嫦娥四号’就是要着陆在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这本身就是科学发现。我们也将利用中继星的余量进行月球轨道超长波射电干涉成像实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说。
这一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王者归来”。记者从该型火箭的抓总研制单位获悉,已查明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故障的原因,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实施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飞行任务。
这一年,中国首颗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光谱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和首次采用对月定标技术的高分六号光学遥感卫星也将“上岗”。按规划,到2020年时中国将建成陆地、大气、海洋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确保掌握信息资源自主权。
商业航天:角逐“竞争焦点”
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代表的民营公司近来取得一系列成就,触动了中国航天人的神经。2018年,中国的商业航天将有哪些新气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今年发布商业航天指导意见,推进商业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并全面启动全球低轨道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鸿雁星座”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说,基于小卫星星座为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已成为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焦点。“鸿雁星座”一期建设工程有54颗卫星,最终卫星数量超过300颗。
继发布千亿级商业航天项目规划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加快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并开展高速飞行列车研究论证。
国际合作:中法“劈波斩浪”
2018年下半年将发射中法海洋卫星(CFOSAT),这是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研制的首颗整星,旨在推动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卫星已完成总装,正在测试。
中法海洋卫星的构想始于2005年,目前来自两国的逾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赵小津说,这颗卫星可获取全球海面波浪谱、海面风场、南北极海冰信息,将在海洋动力环境业务监测、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承担中法海洋卫星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该型火箭还将在今年发射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一颗光学遥感小卫星“巴基斯坦遥感一号”。这也是“长二丙”自1999年12月8日成功发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铱星以来,时隔19年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加速国际合作。今年,中方将主办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