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剖面浮标助力我国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
科学网
2018/01/31 08:55
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科学”号上的科考队员将HM2000型剖面浮标缓缓放入海面。这是我国新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计划自2002年实施以来布放的第400个剖面浮标,也是我国布放的第30个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至此,我国正式建成首个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这些浮标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北印度洋和南海海域,基本覆盖了由我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
  2000年正式启动实施的全球Argo计划,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努力下,截至2018年1月,已有3890个浮标在海上正常工作。
  散布在全球深海大洋区域的这些浮标,主要用来监测上层海洋内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及准确预测诸如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海洋事件等。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国Argo计划批量布放的北斗剖面浮标,实现了我国海洋观测仪器用于国际大型海上合作调查计划“零”的突破,并打破了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剖面浮标由欧美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以此建立的“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也成为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提供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国家平台。
  “这张观测网,恰好为我国提供了主导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沿线国家提供海上公共产品的有利契机。”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表示,应当充分利用我国研制成功北斗剖面浮标的契机,逐步用国产剖面浮标替代目前由国外浮标维持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