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首份遥感绿皮书 含近30年数据
中国新闻网
2017/06/19 14:00
中国科学院12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以绿皮书形式将遥感监测成果进行出版,在中国尚属首次。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机构策划出版。“科研部门作为第三方独立客观完成的‘科学数据’,旨在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一套客观、科学的时间序列空间数据和分析结果。”报告主编、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顾行发说。
该报告分为三部分。首先用总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陆地及其近海岛屿的土地利用状况和过去近30年的变化,以及描述2001年至2014年的植被状况、2010年至2015年的大气质量、2000年至2015年的水资源及水质状况,2010年至2015年粮食生产形势的时空变化特征。
其次是中国土地利用与植被分布的分省特征、中国典型城市群区域大气状况等分报告。最后是专题报告,又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遥感监测报告”及“胡焕庸线:中国过去发展格局界定与未来态势分析”两部分。
顾行发说,本报告充分利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资源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专项等遥感数据,并结合国际上多种卫星遥感数据资源。
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的一级类型构成与分布格局变化不明显,依然保持着土地类型受自然属性影响为主的特点。局部区域的部分类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深刻,地域分异明显。报告还发现“耕地变化显著”,变化特征为“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平,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
“2010年至今的土地利用状况将反映在下一份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顾行发说,未来将以每年一本的频次更新遥感监测绿皮书。
顾行发也谈到遥感技术具有“间接测量、时空尺度不一致及主观判读个体差异”等问题导致的局限性,强调“报告不能简单替代各业务部门的传统业务,仅是科研部门作为第三方独立客观完成的‘科学数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