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高精度大众化应用时代等待开启
上海观察
2016/11/08 11:41
很多人觉得,北斗导航听上去很“高大上”,但距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很多人正用着北斗导航自己却不知情,现在大概80%的手机有定位功能,其中30%左右开通了北斗导航。
2014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GNSS)终端数量达36亿台, 首席科学家曹冲研究员乐观地预计,到2019年将超过70亿台,平均每人一台。在他看来,2016年是GNSS产业元年,全球四大系统全部投入了服务,多个系统的兼容成为标准配置。很多厂家已经把全球四大导航系统都放到芯片里面,如果只做其中三个系统,销量都不尽如人意。
据介绍,目前导航服务约占了国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50%,我国在2015年占9%,到2020年可能占15—18%,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国每年销售汽车2000多万辆,如果把北斗导航作为出厂标配安装到车上,又是一个巨大市场。
曹冲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个朋友因为儿子吵着要买某一款机器人玩具,在商场里兜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如果能够对每一家摊位进行精准定位,只需要20分钟。”北斗导航已经实现了室内精准定位这一技术,但尚未大规模应用。“技术平台已经搭起来了,关键在于应用,提供优质服务。”曹冲说接下来融合发展是趋势,也就是把时间、空间等信息相联系,把各个产业融合起来,开启高精度大众化应用的新时代。
把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据统计,2015年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未来几年还将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这一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
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徐枫认为,产业链上下游贡献不大,中游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基础器械和运营服务只占14%和25%,说明这一产业的带动作用仍有待提高。大众化应用的占比还比较低,说明产业发展尚未走入千家万户。室外覆盖与室内覆盖相融合、定位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当下,北斗导航产业面临的是全球竞争,推动相关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是北斗产业发展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郁文贤教授说,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上都是小微企业,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系统性布局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和能力。知卓资本与网络创始人陶闯则认为,北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业应用的问题,而现在主要是用政策和政府资金来驱动,政府资金有限,真正的驱动力量还是要靠市场的驱动。
提升北斗导航产业创新能级
一个多月前,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揭牌。这正是提升上海乃至全国北斗导航产业创新能级的重要一步。
先来看看上海北斗导航产业的家底——已建立重点车辆监控、大众位置服务、社区校正监管、智能公交和航运、高精度服务、WiFi室内定位等六大系统,完成了78275台北斗终端部署。“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卫星导航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联合实施了长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三大产业支撑平台,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上海将如何布局和发力?郁文贤感慨地说,他接触了全国许多专家,都期待着上海在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领域能起到引领作用。上海的导航产业链很完整,从芯片、天线到平台再到应用,有着天然的优势。“高可靠、高精度、高可用,是未来要推动发展的方向。比如,稳定性可用性要超过99.9%,有难度,如果到99.99%就更加有难度,但不管是无人驾驶还是其他行业都要用的技术,一定要在高可靠、高精度上下功夫,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要达到国内领先的程度。”
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介绍,建设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志在打造卫星导航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智库,促进上海北斗导航产业集聚创新,推动上海北斗导航产业参与全球的竞争。此外,还将建设北斗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综合应用试验区,打造国内第一个开放服务的室内场景定位技术测试场,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基于真实场景的导航信息数据库。北斗导航必将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节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