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为中国民航安全提供强大保障
中国测控网
2015/07/20 09:30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因在天空呈斗状排列,被世人称之为北斗。在古代便是人类辨识方向的恒久坐标,而如今,“北斗”又有了新的内涵。以其命名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已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后投入使用的第3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系统除具备前两个系统的定位功能外,还具备最多120个汉字的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可以较好地满足紧急情况下的联系需求。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已成为迎接挑战、战胜艰难险阻的不二法宝。
基于当时我们国家财力物力有限的实际状况,为了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卫星定位需求,1983年,我国著名的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双星定位方案。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试验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和可用性,到2012年,逐步发展成为覆盖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区域系统。之后,北斗系统综合性能全面提高,预计202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系统并可提供全球服务。目前,北斗系统在远洋渔业和公路客运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在交通运输的高端行业。事实上,中国民航领域很早就开始关注北斗系统,也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进行应用研究,但结果是理论偏多、适用不足,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对北斗系统应用的规律把握不够。其实,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为用而用”,而应遵循“适用第一、理论配合、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作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用效益引领其发展。
今年6月26日,民航局在西安组织召开了北斗民航应用研讨会,确定率先在通用航空领域推广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以通用航空为试点开展数据收集和经验积累,然后逐步推广至运输航空领域,这个策略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具体体现。那么,这一策略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呢?
首先,应在通用航空领域率先使用北斗系统。一般来说,通用航空飞机一般缺乏有效的导航、通信及监视手段,急需一套低成本的导航、通信及监视机载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北斗系统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另外,通用飞机适航要求相对较低,在飞机上搭载北斗系统易于通过批准。目前,北斗系统已具备区域服务功能,在活动范围不大的通用航空器上使用北斗系统,可谓“恰逢其时”。可考虑在通用飞机上加装不与飞机机载系统交联的独立平板系统和天线,用于定位、导航和短信息发送。这一想法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关研发能力的单位与民航合作,设计、生产专用的芯片,编制专用软件,为通用航空飞行编制类似汽车使用的导航地图。另外,民航领域在通用飞机应用北斗系统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做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在通用航空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可以考虑再将北斗系统应用到国产飞机上,与飞机的其他系统实现交联;再进一步,可考虑要求波音、空客等飞机的机载导航系统引入北斗系统导航功能,与GPS等其他传感器组合,以提高导航性能。从飞机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卫星导航。按照“失效  航电设备是飞机的“大脑”和“神经”,也是我国北斗系统充分应用的关键。我国航电设备设计和生产制造厂家也要勇于担当,积极履行自己的使命,开展相应的工作,在通用航空领域实现全面突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最终将北斗系统很好地应用于大型客机上。
北斗系统是我国建设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北斗系统具备导航定位和短报文功能,可实现对飞机的实时跟踪,将来还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功能。北斗系统的一些独特功能,不但为我国所需要,也是其他国家需要的。可以预计,如果北斗系统按照上述原则,在民航领域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前景非常光明。在不久的将来,北斗系统有望引领全球卫星导航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注入新的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