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释放巨大发展空间字号
瞭望
2014/11/02 08:42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中国开启了建设自主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宏伟工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迈出从无到有的第一步,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2012年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完成了发展战略的第二步。
  2013年被称为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元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应用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北斗特色”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如今,除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外,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也将照耀中国及周边国家,提供较为成熟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的关键在应用”
  现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向人们提供动态连续的导航、定位、时间等重要的时空信息,在军事、经济和社会诸多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此也催生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曾几何时,我国一直依赖国外导航卫星系统,国家安全、国防和公共安全等处于受制于人的窘境。
  北斗系统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位置精度为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为单向5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统的性能不仅可以媲美美国的GPS,还具有独特的位置报告和短信功能—在没有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向他人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这是其他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一大亮点。
  “北斗的关键在应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柳其许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引导和市场需求下,北斗系统的应用遍地开花,在交通、电信、电力、国土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气象预报、海洋渔业、公共安全、抢险救灾和位置服务等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斗应用市场主要包括行业(领域)应用市场、特殊(安全)应用市场以及大众应用市场。行业应用市场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以及防灾减灾、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是当前北斗产业发展的关键及核心市场,正处于规模化应用发展期,仅次于大众应用市场。其中,交通领域应用所占份额最大,2013年行业车辆监控终端销售收入约60亿元,驾考车成为高精度应用的新增亮点,市场规模已超过8亿元。
  特殊(安全)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公安武警应用和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在三大应用市场中相对占比最小,却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市场,正处于持续稳定增长期。在安全应急救援领域,随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与防范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规划发展,潜力巨大的应急救援市场也将迎来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期。
  大众(个人)应用领域是北斗应用发展的重点。“如今,很多"外来的和尚"也纷纷涌入市场,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说,大众应用市场主要包含私家车辆应用、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应用、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旅游休闲运动应用和游戏娱乐应用等方面,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心和依托市场,市场占比必将最大,当前处于标配化应用启动期。
  大众应用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机位置服务和个人车辆应用两大细分市场。北斗车载应用产业联盟联合国内50多家车机终端企业,在全国5万台乘用车上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美国高通公司与三星公司已推出北斗智能手机。今年初,华为公司推出一款支持北斗/GPS/GLONASS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手机,宣示国产北斗手机开始进军大众市场。
  抓住核心芯片的研发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年多来,运行良好,表现出诸多系统优势:
  一是独特的星座设计,使用户能同时享用到中、高轨道导航卫星服务,卫星仰角高,抗遮挡能力强,在多层立交、城市峡谷、树木遮蔽的环境,用户仍可获得连续的导航服务;
  二是位置报告与短信服务,能够在没有移动网络的情况下,通过北斗卫星系统报告位置信息、发送消息,特别适用于抢险救灾、远洋渔业等领域;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三是北斗系统是世界上首个提供多频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面增强系统的辅助支持下,用户能获得分米级的高精度导航服务;
  四是考虑了多系统融合,使得亚太地区用户可同时使用GPS、GLONASS、北斗三大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信号,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导航服务。
  然而,缺“芯”仍是北斗应用发展中最突出的软肋。芯片是移动终端卫星定位应用的核心,是卫星定位在移动通信领域应用的关键。目前,国内市场移动基带芯片和应用处理芯片的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国内移动芯片设计在多核、多模、高工艺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但我国绝大部分北斗芯片公司进入卫星导航产业较晚,技术积累与国际领先厂商有较大差距。国内目前的定位芯片仍以独立卫星定位芯片为主,缺乏手机终端主流的嵌入式集成定位芯片。国内最先进的独立卫星定位芯片尺寸仍然较大,离手机终端应用尚有差距。
  北斗地面应用系统总工程师吴光辉说,北斗终端的国产化应用要抓住核心芯片的研发。核心芯片体现在尺寸、重量、成本等要素方面,要通过这些载体来搭载北斗的关键技术,然后通过其小型化的应用,让用户体验中国北斗的自主知识产权。
  产业热度持续升温
  2013年被认为是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元年。当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达到1040亿元,其中北斗产值(含投资)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对产业增长的拉动效果明显。北斗产业热度持续升温,现阶段我国涉足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1万家,从业人员数量接近33万人。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占比为68%,其中终端集成环节最大,其次是系统集成环节。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均属于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中游一端独大,说明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上游产值相对较小,基础数据、基础器件和基础软件占比总额仅为15%,但产值增速明显。其中基础软件占比最小,仅为1%,而受北斗芯片销量突破百万的影响,去年占比最小的基础器件今年已上升到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位置服务,使下游的位置服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产业链比重约为17%,较去年提升5%。下游产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
  从产业聚集角度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有明显的区位特点,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华中鄂豫湘、西部川陕渝等五大产业聚集区各自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西安等重点城市相继推出专项产业促进政策,产业群体比较活跃。
  有待实现量的突破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2013年,五大区域的北斗相关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热度不减,但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地产利益驱动、对创业企业缺乏有效支持等问题。
  首先,产业呈现小而散的不良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目前与北斗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有5000多家,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同质化竞争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他说,“打群架是打不赢的,不应打"内战",而是围绕上下游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其次,产业化有待实现量的突破。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划定了两个硬指标:一是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二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星应用专家组专家吕子平说,实现不了量的突破,就无法在大众市场上实现广泛应用,在芯片等行业的价格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在高精度应用领域,更是要有大规模应用,才能将单品价格降下来,进而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量的突破,是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新经济增长点,导航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互联网业务将进一步融合发展。
  当今社会80%以上的信息与位置和时间有关,而北斗兼具定位定向、实时导航、位置报告、精确授时和短信服务五大功能。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李献球说,作为核心技术的北斗,一旦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将拥有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
Baidu
map